5月28、29日,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深入临潼华清宫景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地,检查节假日旅游市场秩序,调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他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倍增计划”,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推出文化旅游精品,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大产业大品牌。
在西安市第五期“追赶超越”擂台赛上,王永康要求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在旅游景区大力推广“第三卫生间”建设。据了解,目前华清宫共有5处“家庭卫生间”,未来还将继续增设。他说,西安正在推行“厕所革命”,华清宫作为国内外知名景区,要打造示范样板,给中外游客提供贴心服务,展现“厕所革命”的人文关怀。
调研中,王永康详细了解了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的演出情况,并实地察看了演出场馆。他要求,通过现代艺术形式和现代科技手段,挖掘创新具有本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出更多高水平、受欢迎的实景演出剧目,满足游客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当天,还检查了景区的绿化和文物保护情况。他嘱咐景区相关负责人:“这里的文物含金量高,一定要做好维护修缮工作。”
29日上午,王永康来到南五台山脚下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调研。他说:“这些门楼的设计、楹联、雕刻都反映了关中地区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民风、民俗、民艺和民情等历史文化风貌,可以看出当时这个地区的镇子村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老百姓很富裕,当时建筑工匠们就有这么高超的技艺了!都很珍贵,你们把它都集中保护起来了,供游客群众参观和学习。游客群众能够在旅游过程中,这么近距离接触历史、触摸到这么原汁原味的古建筑,真是太难得了。过去的建筑包含了这么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经典故事,我们现在的建筑也要学学那时的做法,既要有历史特色,也要有时代特点,能体现出文化自信。”
接着来到了声名远扬的拴马桩展厅,博物院抢救保护了历代拴马桩8600余根,是关中地区数千年来多民族生存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这些拴马桩桩顶造型各异,耐人寻味,有胡人、汉人、仕女、武士和猴子、狮子、神怪等,神情并茂,惟妙惟肖。王永康书记对博物院院长王勇超说:“关中民俗博物院承载的历史非常厚重,要把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好、收藏好、利用好,把博物院建设好、管理好、支持好。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西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我们应该抓住难得机遇,推动文化旅游大发展。”
下午,王永康赶往另一个博物馆——大明宫里的“唐都新碑林博物馆”。王永康对该馆印建幸夫妇为保存文化遗存所做的努力表示很赞赏、很钦佩,还为他们推广做活“长安八景”旅游元素出主意。
离开唐都新碑林博物馆,他又赶往大明宫的另一个博物馆——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石鼓文、秦封泥、汉镜铭、唐碑志等珍贵文物令人赞叹。看完封泥的整个过程,他说:“文化旅游应当融入新技术、高科技,这样更能吸引游客,提高游客参与度。互动体验这种方式就很好,游客们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中华文化魅力,博物馆旅游也活了起来,值得推广。”
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王永康指出,西安的历史遗址遗迹是不可再生的世界级珍贵资源,周边的街区建筑风貌要服从总体保护规划要求,做到建筑风貌协调一致、相得益彰。王永康强调,西安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一要强化规划引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实施“文化+”“旅游+”“科技+”战略,加大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二要着眼建设丝路文化高地,高度重视支持民间博物馆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博物馆之城”“文化创意之都”。三要树立全域旅游理念,按照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面向市场和消费者延伸旅游产品链、经营链、服务链,规范市场秩序,努力把西安建成最具东方神韵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