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26日
汉阴县低保户李相林靠养牛羊脱贫
汉阴县低保户李相林靠养牛羊脱贫
  已近端午,汉阴县双乳镇北部山区江河村的村民正在抢收抢种。而江河村7组村民李相林却与众不同,同样是早出晚归,但他到地里耕作却是在午后最热的时候。这是什么原因?带着好奇,记者去他家里一探究竟。
  5月25日中午,利用午饭时间,记者与江河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副组长、江河村村委会主任史方军一起,骑摩托车翻越山路,来到了李相林家。还没走进院子,一股浓浓的牛羊粪味就扑鼻而来。走进院子,一个穿着破旧的妇女端着饭碗站门口看我们,一声不吭。史主任说这是李相林的妻子,哑巴,智力也不正常。他叫出了刚放下饭碗的李相林。
  表明来意后,李相林带我们去看他的“宝贝”。牛羊圈是在两间砖木结构的小房里。稍大的一间里挤了大小5头牛,另一间里面支了两排架子,架上站满了12只山羊。李相林说,屋后还有一只母羊,最近刚下了两只小羊羔。
  我问李相林怎么中午下地干活。他说,中午草被晒热了,牛羊吃了热草会拉肚子,就把牛羊圈在家里,趁这个时间下地干活。问他作息时间,他说早上六点多出门,把牛羊撵到山坡上吃两三小时再回家。妻子是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饭也做不了,他必须每天到点回来做饭。吃完饭,就得去地里干活。下午得赶在太阳下山前,把牛羊再带出去吃上两三个钟头。问他累不累,他说,出去都会带点水的,累了就坐下歇会,休整一下就好了。
  60岁的李相林一直是村里的低保户。但近年来,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凭借自己的双手走向脱贫。女儿去年出嫁到邻镇,儿子在西安卖水果。过去由于孩子小,妻子又残疾,他出不了远门,就在村子里当雇工。哪家需要就去哪家,工资从15块钱一天涨到了七八十。后来孩子们大了,他就想到了养牛养羊。2008年买第一头牛,2010年买第一批羊,到现在虽说不上规模,但牛羊群的壮大已经让他心生满足。
  5头牛、15只羊,7分地的玉米和4分地的土豆,就是他生活的全部。老房子在去年经过精准扶贫政策得到危房改造,去年,江河村精准脱贫种养殖补助3500元,贫困户加入食用菌合作社分红2000元,加上低保金和儿女的补贴等,已经能自给自足了。他表示会继续养羊放牛,通过自然繁殖扩大规模,实在忙不过来时妻子也可以搭把手牵一下牛,这对他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他还说要让儿子好好打拼,自己也攒点钱,争取过两年给娶媳妇。
  文化艺术报记者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