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民俗博物馆迎接小学生教育活动。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吴嫚嫚)“五一”小长假期间,陕西各对外开放文博单位积极推出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展览和活动,让562万观众玩转陕西文博景点,感受陕西历史文化。
全省对外开放文博单位假日三天共接待观众562万人次,其中始皇帝陵博物院共接待观众125674人次,同比增长10.51%;陕西历史博物馆35890人次,同比增长8.18%;汉阳陵博物馆3259人次,西安博物院约3万人次,西安碑林博物馆0.62万人次,延安革命旧址达22万人次,宝鸡青铜器博物院3.1万人次,法门寺博物馆3.2万人次,宜君梯田生态博物馆3.1万人次,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2.43万人次,韩城市博物馆4.4万人次,司马迁墓祠纪念馆19.3万人次,乾陵博物馆1.1万人次,三原县博物馆34842人次,茂陵博物馆1.5万人次,山阳漫川关博物馆8.1万人次,佳县白云山古建筑群16万人次,澄城良周秦汉宫景区4.37万人次,澄城尧头窑文化景区7.3万人次,丹凤棣花古镇12.3万人次,宁强青木川古镇11.2万人次,陕西自然博物馆2.97万人次;非国有博物馆中,大唐西市博物馆1.5万人次,高陵场畔民俗博物馆18万人次。
“五一”前夕,随着“唯寄歌舞寓长安——
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展,“一日看尽长安花——唐都长安三彩精华展”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开展,“三秦华章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在东莞展览馆开展,“范金琢玉耀千年——耀州窑历代精品陶瓷展”在长沙博物馆的开展,让更多省外观众感受到陕西文物的魅力。节日期间,观众除了能参观到各馆基本陈列之外,也能欣赏到不少新举办的展览。以西安碑林博物馆“九朝石语——洛阳九朝刻石博物馆拓片精品展”,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繁花似锦——广西壮锦文化展”“明月照琼琚——古代玉器与艺术生活展”,安康博物馆“乡音——李宏平当代中国画展”,耀州窑博物馆“白银时代——中国外销银器特展”,石泉县博物馆“理想之路——铭记抗战中从七贤庄走出去的热血青年”展等为代表的展览,都成为了公众文化游的好去处。同时,社区博物馆、村史馆,也成为观众尤其是中老年观众寻找乡愁、拥有归属感的场所。
此外,按照陕西文物系统第二季度“文化大礼包”的要求,不少博物馆也在节日期间开展了“博物馆里过五一”社会教育活动,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保护环境文明参观”主题活动,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在博物馆里的古代发明”系列活动,陕西自然博物馆的“我是小小宇航员”DIY系列之软骨鱼”系列科普活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彩纸剪青铜器”和“彩泥捏青铜器”手工活动,韩城党家村的手绘脸谱,非洲鼓、古村民谣表演,糖画、面人等传统技艺展示等活动,司马迁墓祠纪念馆的“史记韩城风追司马”艺术文化活动节,安康博物馆的“穿越历史,行走千年”古装体验活动等都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体验历史文化,感悟传统文明,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