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05日
作家杜鹏程雕像在韩城揭幕
作家杜鹏程雕像在韩城揭幕
  陕西著名作家杜鹏程雕像在韩城市象山森林公园揭幕。
  回顾当代中国文学史,陕西作家杜鹏程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近日,由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传记文学学会主办的纪念杜鹏程同志诞辰96周年座谈会暨杜鹏程雕像揭幕仪式,在韩城市象山森林公园举行。
  座谈会上,陕西作协秘书长李子白回忆和论述了陕西作家从延安时期到目前的面貌和概况,讲到文学与生活的必要性,期盼作家们能够像杜鹏程那样,深入到生活的实践中去,写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代表作品。他发言认为:杜鹏程先生与柯仲平、马健翎、柳青等形成了建国初“文学陕军”第一阵容的核心团队,为陕西享誉文学大省、文学重镇,添加了权重。据省作协原副主席莫伸回忆,杜老为人谦和,与人为善,为学严谨,一丝不拘,不是创作上的快手,而是“为求一字稳,捻断数须茎”,能够沉得下身,静得住气,安得宁心的作家,绝无眼下一些作家的快餐、浮躁、轻飘。这是对杜老因文化低写不出质疑的最好回复,也切合我们所倡导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之要求。杜老的文学道路、创作经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
  韩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沙莉娜讲话,进一步阐明并肯定司马迁和杜鹏程作为韩城旅游文化的象征与标志,表示将认真打造文化品牌,维护“文史之乡”的美誉。
  杜鹏程的女儿杜稚,宣读母亲、87岁老作家张文彬发来的致辞,对陕西省传记文学学会及全体参会作家表示感谢。
  青年作家、文学评论家史飞翔作了《杜鹏程的精神遗产》的发言;传记文学作家吴树民作了《耸入云霄的一座高峰》的发言,回忆了他与杜老交往的往事;传记文学作家曾德强作了《敢闯“无人区”,甘当“老黄牛”》的发言,鼓励作家要像杜老那样执着地从事创作;程晓杰副会长作《司马迁和杜鹏程是韩城人的骄傲》的发言,阐述司马迁与杜鹏程的历史与共性;薛引生作了全面的总结讲话,详细介绍了杜鹏程同志的生平简介、革命历程以及有关作品,他着重介绍了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一文对文学青年的启迪和巨大影响。
  座谈会还收到贾平凹等13位各界文化名人发来的书面发言。贾平凹在来信中写道:“杜鹏程的一生是传奇的、光辉的、伟大的。他的《保卫延安》影响了几代人,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极其重要的作品,更是陕西文学标志性作品。他去世时,我去韩城参加过他的葬礼,这么多年过去了,时不时就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想起当初他辅导我的情景。现在他九十六诞辰日,作为晚辈,我十分怀念他。《保卫延安》和一系列中短篇,已是中国当代文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而被我们阅读、传承、学习、借鉴,而他的文学精神将永存于世。”

 【人物简历】
  杜鹏程(1921-1991),原名杜红喜,曾用笔名司马君,陕西省韩城县人,生于1921年,他三岁丧父,家境贫寒,幼年上过私塾和基督教学校,后来又因生活所迫到韩城县一家店铺当学徒。
  1937年杜鹏程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延安抗大、鲁迅师范学校学员。1938年到了陕甘宁边区工作,在西北野战军任新华社随军记者、编辑、社长,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全国第二、三届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
  在农村、工厂、部队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素材,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与写作基础。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10月杜鹏程因病逝世。
  杜鹏程在长、中、短篇创作中都获得显著的成就。195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彭德怀同志感人的形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杜鹏程联系自己的战争经历,进一步思考党和人民是怎样继续前进、怎样进行这一场新的建设和斗争的。随后又创作了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短篇小说《夜走灵官峡》,小说集《年轻的朋友》,评论集《我与文学》等作品。这些作品刻划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可贵的品格,塑造了一批优秀的领导、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众的形象,同时揭示了生活中刚显露的一些问题。小说在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注意与讨论。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