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故居 文化艺术报记者倪尧/摄
1985年夏末,陕西省召开长篇小说促进会。左起:子页、白描、贾平凹、路遥、京夫、陈忠实。 1942年农历6月22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毛西乡西蒋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50年就读于西安市灞桥区毛西乡西蒋村小学。
1953-1955年夏就读于蓝田县华胥镇的油坊村高级小学。
1955年夏考入西安市第16初中(位于西安市东郊韩森寨)。
1956年因家境贫寒,上半年休学1年。秋季复读初一。
1958年11月4日在《西安晚报》发表歌颂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三面红旗”的诗歌《钢·粮颂》:“粮食堆如山,钢铁入云端。兵强马又壮,收复我台湾。”
1959年夏初中毕业于西安市第16中学。
1961年与同学常志文、陈鑫玉组织文学社“摸门小组”,创办了文学墙报“新芽”。
1962年7月,高中毕业于西安市第34中学。高考落榜成为村里第一个高中毕业回乡知青。9月,成为西蒋村初级小学民办教师。立志自修文学。
1964年调入毛西公社农业中学任教,并担任校团支部书记。12月,在《西安晚报》的《春节演唱》专栏发表陕西快板1篇。
1965年1月28日,在《西安晚报》发表快板《一笔冤枉债——灞桥区毛西公社陈家坡陈广运家史片断》。随后陆续发表《杏树下》(1965-4-17)、《樱桃红了》等散文。
1966年2月,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发表《春夜》(1966-3-25)和《迎春曲》(1966-4-17)等散文特写。
1972年担任公社卫生院院长。8月27日,在《西安日报》发表革命故事《配合问题》。10月22日,在《西安日报》发表散文《雨中》,后陆续发表散文《寄生》、《闪亮的红星》等。散文《水库情深》发表于内刊《郊区文艺》。
1973年春,担任毛西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成为国家正式干部。编写村史《灞河怒潮》,陕西人民出版社1975年9月出版,印数:25000册。
1974年1-6月,以“西安市南泥湾五七干校第八期学员”身份,在延安南泥湾学习。9月,短篇小说《高家兄弟》发表于《陕西文艺》第8期。第一次以作家身份接待日本文化访华团。
1975年发表短篇小说《公社书记》、特写《铁锁——农村生活速写》(《西安日报》4月12日)。被任命为中共毛西公社副书记。
1976年3月,参加《人民文学》编辑部在北京的一个创作笔会。发表短篇小说《无畏》(《人民文学》第3期)。
1977年6月,被任命为毛西公社平整土地学大寨的副总指挥。年底,被任命为毛西公社灞河河堤水利会战工程副总指挥,带领群众修筑了8华里的河堤,至今依然起着防洪抗洪的作用。1978年10月,调入西安市郊区文化馆,任副馆长。10月18日,报告文学《忠诚》发表于《西安晚报》。年底,短篇小说《南北寨》发表于《延河》第12期。
1979年6月3日,短篇小说《信任》发表于《陕西日报》副刊,随即被《人民文学》七月号、《青年文学》创刊号转载,《中国文学》以英、法文介绍给世界,美国《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收录,还被翻译成日语出版。并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0年4月,被任命为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兼文化馆副馆长。发表短篇小说《回首往事》、《石头记》、《枣林曲》、《早晨》、《第一刀》、《反省篇》、《尤代表轶事》,散文《分离》、《山连着山》,创作谈《我信服柳青“三个学校”的主张》,随笔《党性生活虚心》,电视剧本《信任》等。
1981年发表短篇小说《土地诗篇》、《乡村》、《苦恼》、《正气篇》、《丁字路口》、《征服》、《珍珠》,报告文学《崛起》,散文《面对这样一双眼睛》、《可爱的乡村》,随笔《短篇小说集<乡村>后记》、《看《<望乡>后想到的》。
1982年7月,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陕西人民出版社),收录短篇小说19个,其中18个创作于1979-1981年间,《铁锁》创作于1975年。11月,调入陕西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时年40岁。
1983年早春,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召开的“农村题材创作研讨会”(河北涿州)。春夏之交,妻子儿女农转非成为城镇居民。第1部中篇《康家小院》发表于《小说界》第2期。获《小说界》首届优秀作品奖。
1984年发表中篇《初夏》(《当代》第4期),获1984年《当代》文学奖,及中篇《梆子老太》。
1985年4月,在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三届二次理事会(陕西咸阳)上,被选举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6年4月,白鹿原上的新房竣工。6月,出版第1个中篇小说集《初夏》,上海文艺出版社。中篇《蓝袍先生》发表于《文学家》第2期。
1987年发表中篇《四妹子》(《现代人》第3期)、《地窖》等。
1988年获得“文学创作一级作家”职称。
1989年发表短篇小说《两个朋友》,散文《默默此情谁诉》、《美玉出蓝田》。
1990年发表报告文学《山里有黄金》、《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与田长山合作,后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创作谈《我说关中人——<灞桥区民间文学集成>序》、《篇篇珠玑说<泥神>》、《从“跳底子”看美中人的心理结构》、《惟有真情才动人》。继续《白鹿原》的写作。
1991年继续《白鹿原》正式稿的写作。1月,出版短篇小说集《到老白杨树背后去》,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文论集《创作感受谈》,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2月18日,被任命为《延河》杂志主编。
1993年3月23-24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联合召开《白鹿原》研讨会。
1994年1月,出版《白鹿原》,台湾新锐出版社。
1995年4月,访问美国和加拿大。出版文论集《陈忠实创作申述》,花城出版社。
1996年1月,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本)华夏出版社。2月,出版《陈忠实小说精选》,太白文艺出版社。8月,出版《陈忠实文集》(五卷本),太白文艺出版社;散文集《生命之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0月,出版《白鹿原》(日文版),日本中央公论社。12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白鹿原》入选《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发表散文《告别白鸽》、《秦人白烨》等。
1997年出版《白鹿原》(5卷本)韩文版,韩国文院。12月,出版《白鹿原》(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2月19日,《白鹿原》(修订本)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发表散文《五十开始》、《喝茶记事》等,创作谈《踏过泥泞》等。
1998年4月20日,陈忠实登上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领取第四届矛盾文学奖。在陈忠实的奔走努力下,陕西省作家协会办公大楼竣工。访问台湾。
1999年《白鹿原》入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6月,《白鹿原》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名第38位。1月,出版《陈忠实散文典藏本》,华夏出版社。4月,出版《陈忠实小说精选》(二卷),台湾金安出版社。5月,出版小说集《康家小院》,河南文艺出版社。9月,秦腔《白鹿原》在陕西蓝田县向阳剧院公演,获得成功。
2000年3月18日,在北京做客网易嘉宾聊天室,与网友畅谈文学。2月,出版《白鹿原》,台湾金安出版社。7月,出版《白鹿原》(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0月,出版《白鹿原》(蒙文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散文集《家之脉》,广州出版社。出版《白鹿原》(越南文),越南岘港出版社;《陈忠实卷——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表散文《活在西安》(同年获得“走进西部”散文征文二等奖,《人民日报》文艺部主办)、《拜见朱鹮》、《为了十九岁的崇拜——追忆尊师王汶石》(《人民文学》第2期)、《一株柳》等。发表言论《你写的书,让我不敢轻率翻揭》、《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致徐剑铭》、《卓尔不群这一株》、《文学活着》等。
2001年春节过后,陈忠实回到白鹿原的祖屋,潜心创作。12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2年1月,出版《白鹿原》(大学生必读本)、《中国当代作家选集·陈忠实卷》,人民文学出版社;《白鹿原——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69》,海峡文艺出版社。7月31日,在西安常宁宫休闲度假山庄举行了陈忠实“文学生涯45周年庆贺笔会”。9月,出版《陈忠实散文》,解放军出版社;小说散文集《日子》,陕西旅游出版社;小说散文集《原下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0月,出版《走向诺贝尔·陈忠实卷》,文化艺术出版社。《白鹿原》被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
2003年6月15日,与侯跃文做客央视《讲述》栏目讲述父爱。夏季,参加中国作家采风团。10月,参加中国当代文学首届“西湖论剑“活动;会见香港作家金庸。
2004年荣获陕西省首届红旗人物称号。出版《陈忠实文集》(七卷),广州出版社;《陈忠实自选集》(三卷),长江文艺出版社。1月,出版小说散文集《原下的日子》,太白文艺出版社。3月,出版《白鹿原》(“中国文库”版),人民文学出版社。5月,出版短篇小说集《关中故事》,昆仑出版社。9月,在西安市“脚步·西安”城墙艺术月活动中被评为“西安名人”。9月25日,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闾丘露薇对话陈忠实,谈文学创作与天才、天分的关系。10月,受邀成为“魅力咸阳”城市推荐人。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子午书简》栏目播出专题片《陈忠实在白鹿原上》。
2005年3月25日,李若冰逝世,陈忠实吊唁并题词“艺术之魂,文学之魂”。4月2日,为柳青扫墓;会见台湾作家陈若曦。4月20日,参加雷电长篇小说《容颜在昨夜老去》研讨会。5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中国作家“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采风团。
2006年出版《陈忠实精选集》(“世纪文学60家”),北京燕山出版社。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3名。3月26日,在首届陕西城市经济文化发展高峰论坛上,获得杰出人物奖。5月,受聘担任西安半坡博物馆文化代言人,在中国博物馆界尚属首例。5月31日至7月2日,北京人艺创作的话剧《白鹿原》在北京首都剧场连演29场,剧中用陕西方言,首次将华阴老腔搬上话剧舞台。7月19日,做客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讲述人生传奇。
2007年1月,“陈忠实文学馆”开张。出版散文集《凭什么活着——我的人生笔记》,时代文艺出版社。10月10日,获首届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
2008年1月,“首届陕西慈善名流之夜”慈善晚会上,捐赠两幅4尺书法作品。
2009年1月,出版《陈忠实散文》评点本(古耜点评),文化艺术出版社。4月,小说集《回首往事》、散文集《默默此情》,中国盲文出版社;《陈忠实精选集——轱辘子客》,北京燕山出版社;《白鹿原》“共和国作家文库”,作家出版社。《白鹿原》全文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1976-2000),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年2月6日,2009年度“陕西最具文化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揭晓,陈忠实被评为5位“功勋人物”之一。3月,《钟山》(第2期)揭晓“30年10部最佳长篇小说投票结果,《白鹿原》名列榜首。8月,出版散文集《在河之洲》(何启治点评),广东教育出版社。8月26日,接受英文《中国日报》记者采访。9月9日,电影《白鹿原》在北京开机。发表散文《热情率性与悄没声息——王愚印象》、《我经历的“鬼”事》、《毛乌素沙漠的月亮》、《排山倒海的炮声——灞河过年记忆》,言论《<长安农事拾遗>序》、《难得一种渴望性阅读——<黑河>读记》等。
2011年1月,中央电视台10频道《大家》栏目推出《陈忠实——寻找白鹿原》(上下),解读陈忠实的文学人生。《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自述》(“大家自述史”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5月1日,做客凤凰卫视访谈栏目《名人面对面》,称:文学是无法摆脱的“魔鬼”。11月22-25日,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言论《从感性体验出发的生命飞升旅程》、《感动一种决绝——钟镝印象》、《伟大的风格隐藏在看不见的地方》、《看陈彦的三部现代戏》等。
2012年5月,《白鹿原》法文版出版。6月,出版散文集《接通地脉》,作家出版社。9月12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白鹿原》出版20周年庆典暨纪念版、手稿版揭幕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举行。陈忠实设立人民文学出版社“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9月15日,电影《白鹿原》全国首映。11月,做客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谈论《我的白鹿原》。12月,散文《根在乡村》发表于《求是》杂志。
2013年3月,出版散文集《白鹿原上》,江苏文艺出版社。10月,出版散文集《白墙无字》,西安出版社。
2014年秋,接受中纪委官网“聆听大家”栏目采访,就当前反腐败形势、家风对社会风气、党风政风的影响等问题,指出“党员干部素质决定政权色彩”。
2015年4月,因病住院。11月23日,参加“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暨陈忠实创作研讨会”,并讲话。
2016年4月29日晨7:45,于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医院病逝,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