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大汉山文化广场上的花灯造型,引得游客驻足拍照。
花灯祝福活力南郑
舞龙
抬杆
高跷
协税社火
白天的大汉山文化广场上异常热闹 过完小年过大年,敲锣打鼓乐翻天。华灯社火放异彩,送走猴年迎鸡年。
陕西汉中南郑县的年味越来越浓了。传统节日的欢声笑语还没停息,幸福的脚步又将全县56万多人的祝福和目光,带到大汉山文化广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税社火的面前。成千上万的群众扎彩车、踩高跷、舞龙灯、耍社火、敲锣鼓,把元宵佳节闹翻了天。
去年岁末,南郑县委县政府就安排部署,制订“2017年元宵节城区街道文艺活动实施方案”,并成立春节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对表演时间、地点和线路作了具体安排,并对表演单位、内容、注意事项落实到人,确保活动顺利进展。
元月27日开始,市民翘首期盼的“祈福汉山,春满南郑”迎新春灯会展,在大汉山广场正式亮相。市上有关领导参加启动仪式。灯会以南郑地域文化为底蕴,以祥和、喜庆为基调,突出新奇亮丽的视觉冲击力,让广大人民尽情感受魅力南郑的时代辉煌,尽情展示“活力南郑,人文南郑,生态南郑,法治南郑”的主题。
紧接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协税社火,为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闹出了高潮。协税社火兴于唐,广于宋,盛于明清,以雄、奇、险、趣、美、斗等特点闻名。其扮妆优美、逼真,摆架惊险刺激。精神内涵积极向上,表演内容情趣盎然,孔武雄壮。协税社火包括背芯子、床子、悬台、高跷、舞龙狮、采莲船、秧歌、东老爷出游等。尤以芯子社火为代表,成为陕南民间文化中独具魅力的传统造型艺术,是陕西社火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种类,具有鲜明的原生态,独特的生命力,感人的艺术性。
千年古县,魅力南郑。自东汉起,一直为汉中的附郭首县。公元前770年,居住在今秦岭以北陕西华县一带的一小部分郑国人为躲避犬戎侵略,向南逃至汉中市区一带聚居,便以“南郑”来命名。秦武公11年(公元前687年)始置县。
南郑以山青水秀、河流密布、风光绮丽而著称,生态保护良好,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田园”称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名茶“汉中仙毫”核心产区,也是中国油菜花海的精华区域。这里历史遗迹丰富,人文景观众多,民俗特色鲜明,有距今120万年的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国家公园,有川陕革命根据地遗迹,有秦巴风情的汉调桄桄、藤编、棕编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雷无声 图/余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