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13日
80后非遗传承人15年画上千幅秦腔脸谱
80后非遗传承人15年画上千幅秦腔脸谱
  西安自弘中学非遗校园艺术节学生学画秦腔脸谱
  贾平凹曾在《秦腔》中写道:“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腔的喜怒哀乐不仅体现在艺人精湛的演唱上,更体现在秦腔脸谱的大红大绿、笔触豪放之间。
  “15年来我从没离开过脸谱行业,我是打心底喜欢秦腔脸谱。”西安市秦腔戏剧脸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耀武说,至今已画了上千幅脸谱。 

  14岁进入秦腔行业学习画脸谱
  1月6日,记者在西安市沙井村见到了陈耀武。十六七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四面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脸谱、工艺品,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磨具、绘画工具,而在墙角的两个柜子上也放满了关于秦腔脸谱的书。
  因为家人喜欢看秦腔,从小受到熏陶的陈耀武也慢慢爱上了秦腔,2001年,14岁的他进入长安戏曲职业学校开始艺术生涯。5年时间,他学习秦腔的同时,还爱上了勾画脸谱。陈耀武说,刚开始画脸谱掌握不了比例,所以要先用铅笔在面具上打稿,然后画白色、黑色、蓝色、红色等,“因为白色属于浅色,也是一个打底的颜色,如果画错还可以用深色修饰。如果刚开始用深色,一旦出错就没办法修复,只能重新画。”除此之外,自己心里还要有一个大体的构造,然后再下笔。“没想到我越画越喜欢,越画越感觉脸谱很有意思,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我不是那种业余爱好者,就是打心底里喜欢秦腔脸谱。”当时上戏校家人很反对,说戏曲是下坡路,而且很苦很累。过去人们都说唱戏是打出来的,的确如此,“老师对我们很严厉,只要做不好就会狠狠的打你,但我从不觉得苦。”画脸谱时也遭到家人反对,说是不务正业,又不能当饭吃,“只要我认定的事,别人说再多我不会管,我会一直做下去。慢慢地有了一些成绩,出去也会做一些活动,家人对我画脸谱的想法就转变了。”2011年他辞去了剧院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脸谱的创作中来。
  陈耀武对记者说,夏天制作一个六十公分的脸谱需要7到10天时间,因为冬天天气潮湿,脸谱不容易干,“所以我夏天做模具,冬天画脸谱。”画脸谱灵感很重要,有时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脸谱,就会用笔或纸记录下来,以便在后面的创作中使用。
  15年来,陈耀武沉浸在秦腔脸谱行业,至今已画了上千个脸谱,很多人也慕名来买。因为脸谱不是必需品,所以买的人不多,一般都是喜欢或者送亲友才买。
  他说自己学习画脸谱拜访过很多老师。第一位是长安剧团导演雷艺强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到我们学校给学生排戏,后来就认识了雷老师,此后我每个星期就会画几个脸谱到老师家里请教。主要学习人物画法和脸谱如何染色。”第二位是西安易俗社的王保义老师,主要学习脸谱的技法以及图案方面的问题。之后还向吴敏忠老师、张晓斌老师等请教过。“跟老师学习之后,我画脸谱的技艺有很大提升。”据陈耀武介绍,学习画脸谱先要练好基本功,老师才能告诉你下一步怎么画,否则老师也没办法教。
 
  计划用20年出本秦腔脸谱书
  陈耀武告诉记者,市场上卖的脸谱其制作方式有两种:机器做的、人工画的。一般五六个人一组,每人画一部分,这样下来,才算是完成了一幅脸谱,谈不上精美,因为它没有统一性和连贯性,缺少精、气、神的感觉。
  如何区分机器制作和手工绘制的脸谱?陈耀武称,从材质上看,塑料脸谱是机器做的,无瑕疵,而且产量高;纸质脸谱是手工绘制的。从画工精细程度看,机器做的脸谱比较粗糙;手工绘制的脸谱更精细。
  目前,大部分人对京剧脸谱熟悉,对秦腔脸谱知道的较少,而将脸谱作为一个事业去做就更少了。“咱们陕西画脸谱的人不多,虽然有一些业余爱好者,但是画出来的感觉并不到位。”
  除了在模具上画脸谱,平时有一些票友演出,他们自己画不了,杨耀武就去给他们画,一般是根据饰演的角色去画。当然,在人脸上画和模具上画用的笔也是不一样的,说着陈耀武拿起自己画脸谱的笔筒,“你看这是在脸上勾画脸谱用的画,像写毛笔字用的笔,比较粗;这是在模具上画时用的小字笔。”
  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脸谱制作的发展现状时,陈耀武说:目前脸谱制作行业发展呈衰落趋势。过去老一辈艺人重视传承表演,忽略了秦腔脸谱传承,现在很多脸谱随着老艺人的去世相继失传了。可能有心人会在老师演出时,将脸谱记下来,但有些人可能只是过过眼福,所以传统秦腔脸谱画法失传很严重。
  陈耀武有了名气之后,不但教一些小朋友画脸谱,还带过几个学习秦腔戏曲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学戏曲的,我们之间相当于交流学习,有时候他们会请教我一些问题。”谈起脸谱如何创新,他说,首先能把传统的东西保留下来,已经是创新了。其次现在有很多脸谱是京剧画法,我们要挖掘秦腔脸谱的传统画法。最后脸谱的精、气、神是最难画的,还需要继续摸索,继续钻研。
  对于未来,陈耀武计划用20年时间出一本完整体系的秦腔脸谱书。内容包括脸谱、剧照、文字解说等。“一些专业人士只要看到脸谱,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就不太懂。如果将剧照、文字、脸谱综合到一块,他就能了解秦腔脸谱是怎么回事。”
  文化艺术报记者 吴嫚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