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09日
陕西凤翔发现秦汉时期国家级“祭天台”
陕西凤翔发现秦汉时期国家级“祭天台”
  由坛、壝、场构成的“坛场”,符合文献“封土为坛,除地为场”的记载
  2016年祭祀坑发掘区鸟瞰
  出土的玉器
  祭祀坑内埋葬的马牲骨骼
  两千七百年前,在整个华夏民族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时,渭北平原的宝鸡凤翔,赳赳老秦人自平阳迁都而来,依水筑城,安家立命。自此以后,雍城成了当时秦国的都城,成了孕育大秦帝国的摇篮,逐步完成了让“子孙饮马于河内”的强国梦想。
  12月5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日前宝鸡市凤翔县雍山上发现秦汉时期大型的祭祀遗址,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一处明确由秦国国君和西汉多位皇帝亲临主祭的大型国家级“祭天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一发现,向世人揭开了老秦人祭祀天地的神秘面纱。 

  秦汉皇家祭天地遗址曾“神道八通”
  春秋初年,自第一代国君襄公被封诸侯之后的近六百年间,秦国历经了西犬丘(西陲)、秦邑、汧、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和咸阳等多处都、城、邑,史称“九都八迁”。历史文献对雍城的记载较为简略,或先前某些考述方面还失之偏颇,所以早在上世纪20年代之前,世人对这处秦都知之甚少,使之成为目前全国东周时期各列国都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都城。
  几十年来,秦雍城考古工作取得了广泛的发现和诸多重要认识,分布范围约51平方公里,由城址、秦公陵园、国人墓葬区和郊外秦汉行宫建筑遗址构成的雍城整个文化遗存布局轮廓正在随着考古工作深入开展而逐步清晰显现。
  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城西北的柳林镇血池村东至沟南村之间的山梁与山前台地上,东南距秦雍城大遗址15公里,这里沟壑纵横,植被丰茂,且处在秦汉时期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上。今年4月至11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凤翔县文物旅游局、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和凤翔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在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共确认相关遗迹包括各类建筑、场地、道路、祭祀坑等3200余处,取得了重要收获。
  今年首次对血池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区间分别遴选两处遗迹性质不同的“夯土台”和“祭祀坑”进行。
  “夯土台”所处的东侧山梁上的小山头之上,其北侧有一个更高的山头。从台顶面的迹象和台子周围出土的秦汉时期以及更晚的陶质屋顶建筑判断,当时在台上还可能建有亭、阁类小型建筑,且秦汉之后还曾沿用过。根据“夯土台”发掘点已有的信息,以及《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等文献的记载判断,它完全符合秦汉时期皇帝祭祀天地的固定场所———“畤”的条件。即选址应该在“高山之下,小山之上”,筑坛须有“封土为坛、除地为场、为坛三垓”的形式和规模。此外发现的道路遗迹则很可能与当时不同身份等级参祭人员所走不同的行道有关联,即文献所记载的“神道八通”。 

  血祭坑的发现表明古人曾以血祭天
  距离夯土台一公里的东南方向,考古人员还发掘了一个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遗址,在这个遗址内密集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祭祀坑,虽然经过了盗掘,但出土器物仍然十分丰富,截至发稿时,已在各类祭祀坑中出土2109件(组)玉器和青铜车马器及兵器,也有一些祭祀坑是“空坑”。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考古部主任田亚岐介绍:“根据文献的记载,当时这些坑都是作为祭品埋葬的,埋葬的都有什么东西呢,第一是车马,第二是玉、贝,第三就是三牲的祭祀坑,就是马牛羊这些肉坑。另外‘空坑’的话它很可能是血祭坑,血祭坑就是说当时在祭天的时候,除过这些东西以外,它还有小量动物的血,采集在一起后,最后用血来做一些祭天的仪式。”
  目前考古现场已采集到“空坑”内的土样标本,以检测是否有“血祭”的成分,同时通过对其它出土文物的器表检测,以检验是否有文献所记用火“燔烧”的痕迹。遗址所在的血池村为古地名,或与当时祭祀用牲的宰杀与采血场地有关。 

  为最大最早的秦汉国家祭祀“圣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古代通过祭天活动以达到“与天滋润,强国富民”之祈福。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雍地的祭祀传统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一直到西周晚期在此还有郊祭活动举行。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其都城——雍城郊外先后建立了包括鄜畤、密畤、吴阳上畤、吴阳下畤的雍四畤祭祀系统,使雍地不但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而且成为国家最高等级的祭祀圣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其祖先以畤祭天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了原先东方六国的礼仪,在雍地举行加冕典礼和郊祀的时候新的祭祀风尚;西汉早期,汉高祖刘邦继续沿用早先秦人设在雍地的旧制和畤祭的基础设施,并且在原先秦雍四畤的基础上增设了西汉时期的北畤,以郊祀雍畤作为王朝最高祭礼。西汉帝在雍地祭天礼仪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期,从文帝到武帝时期的西汉帝王先后18次郊雍,场面非常隆盛和壮观。
  雍城从秦国迁都之后,历经秦代至西汉武帝时期,仍继续作为秦皇汉武时期“圣都”,用以举行国家最高祭天礼仪活动,足见其在秦汉时期的重要地位。
  此次对血池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不仅是正史记载中关于在雍地开展的一系列国家祭祀行为的印证,而且成为从东周诸侯国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祭祀活动的最重要物质载体和实物体现。此次考古发掘出的实物资料,对于深化秦汉礼制、秦汉政治、中国古代礼制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今后以雍山遗址考古成果为契机,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对于当代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艺术报记者梁飞燕/文(图片来源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