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传承人展示她们的剪纸作品 王斌/摄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王斌)冬雨飞洒,银杏飘落。11月9日上午,由文化部和教育部主办,陕西省文化厅和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第三期非遗传承人群(剪纸)培训班结业仪式,在陕师大长安校区举行。
仪式上,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本期培训人员的作品展览。随后,来自三秦大地的48位民间艺术传承人群,用一把剪刀练出七十二变,她们头戴剪纸花样,身着附有亲手制作的剪纸旗袍,载歌载舞,感受着剪纸传递的深厚友谊。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顾劲松、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等领导出席结业典礼并讲话。文学院党委书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孙清潮主持了结业典礼。随后为优秀学员及学员“我的家乡,我的剪纸故事”主题演讲比赛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结业证书。
48名学员就像48颗种子,因剪纸结缘,因对传统技艺的追寻相遇。从黄土大漠的陕北、从山水秀美的陕南、从辽阔富饶的关中各地聚拢而来,以精湛的手法、奇妙的作品造型,为结业展览带来了风格迥异、率真至美的各色作品。一个月的培训,让他们不仅接受了文化课、艺术课、专业课、拓展课的熏陶,而且远赴旬邑县、安塞县等陕西剪纸艺术国家级非遗项目基地和陕西省艺术馆现场参观学习。
文化厅副厅长顾劲松说,“非遗传承的保护、创新,我们要共同地研究。陕西的剪纸技艺很有影响力,我们有实力、有队伍、有核心的技艺掌握。但是我们的产品、创作的经济效益在全国比较落后。这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努力,争取把我们传统的技艺发扬光大。”
党怀兴副校长在讲话中强调,“这期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学员的作品传递了正能量。特别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光辉历史和对美好生活的反映。剪纸这种艺术形式非常独特,实际上是民心、民生的反映。特别是陕北《三边婆姨》这幅剪纸,串起来就是一部陕北民间故事。通过这次培训,也让陕西师范大学与剪纸结缘。我建议今后把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和我们大学生的培养结合起来。让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家和大学生一起研讨,也是非遗传承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6年正式推出,共遴选全国57所高校参与其中,陕西师范大学是首批参与高校之一,也是陕西唯一入选的高校。后续还会继续为剪纸、刺绣、泥塑等传统技艺办培训班。
又讯(王怡平)由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西安市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培训班,于11月8日至9日在户县举行。西安市市级以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0余人参加培训。期间,西安市非遗中心对无偿向非遗博物馆捐赠实物的传承人给予表彰并颁发收藏证书。
目前,西安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0项、省级非遗项目81项、市级非遗项目150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1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5人。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西安市非遗保护情况目前处于一个良性循环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