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A09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1日
大美流动 深沉无声
大美流动 深沉无声


   ■ 侯凤君 

  缪喜庆 字纯青。1959年生于西安,祖籍广东。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研究员。
  自幼喜爱中国书法、绘画。少时习书从唐楷入手,继习汉隶、魏碑、秦篆和明清诸家。历经40余年磨炼,渐有独自风格,尤以小楷精熟。本世纪初,拜名师邱宗康先生研习大篆,书艺猛进。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市和国内外展览,屡获殊荣。
  多幅作品被省内外多家文博单位、图书馆和港、台、日、韩、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书法爱好者及实业界人士收藏。部分作品被多种书画集册和报刊收录或发表,深受读者喜爱。日前,其作品荣获“第三届中日古墨书法作品展”二等奖。现专职从事书法艺术的研习和创作。 

  接触大篆书法是从认识缪喜庆开始。缪喜庆习书已数十载,尤喜大篆,幼时临帖至今未丢。早年从唐楷入手,顔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的书帖都是他的挚爱。工作闲暇之余的主要功课就是写字。认识他多年给人的印象总是:心如明镜,不惹尘埃。这是多年研习书法对他的影响,为人低调,爽朗率真,习书严谨,做事认真。一句话就是“简单”。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不流俗不盲从,对艺术的专注,使他在书法造诣上进步很快。
  在经数十年对真草隶篆各类书体临帖学习后,缪喜庆发现篆书尤能体现出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篆”,引书也,意为引笔而书,就是拿起笔而文。后将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称为”大篆”。大篆文字的代表字体是唐时出土的“石鼓文”,它上承西周春秋金文,下启小篆,发展脉络清晰可辨。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体现出那个时代文化符号的神秘和深遂,习书之余,他大量阅读了《古籀汇编》《金文编》《古文字类编》《甲骨文全集》《篆字大辞典》等工具书,不断地翻阅查寻每个汉字的出处和来历。这种看似枯燥、乏味,又难懂的古文字,却让他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髓,并从中找到了许多的乐趣。
  时间让人与众不同,在许多书法家以书法作品的变现价值来衡量其艺术价值时,大篆书体因其笔画繁杂,难写、难懂且研习时间过长,很难出成绩,已少人问津。而缪喜庆却一头扎到篆字书体里自得其乐,独自在篆书文化中自由弛骋,与古人对话,纵情自己的才思。《读者》一篇文章里云:与众不同的东西,在制造的过程中往往是枯燥的、重复的和需要耐心的。而缪喜庆的这个制造过程至今已十余年了,其大篆作品在别人看来已经相当不错了,可他总是摇摇头:“艺无止境,与先生比起还差得太远。”缪喜庆的恩师邱宗康女士,是现如今陕西大篆书体的佼佼者,著名书法家。缪喜庆认为自己与先生邱宗康学习大篆十余年,仅学到了形,还没学到神,要到形神兼备的高度,还需要更多的学养。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了有朝一日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他从不敢放弃临帖和对古文化的学习。
  在研究中国象形文字、金文、大篆的过程中,缪喜庆痛并快乐着,恨不得一下子将书中的东西全都装进自己的脑海,他知道许多人穷其一生都未必能学得完。不钻不知道,一旦进入其中,它的博大精深,它的源远流长,它的神奇与魅力,都让他痴迷,让他陶醉,让他在书山墨海里遨游。每天不动笔便觉得缺点什么,而每书写完一幅篆书作品,他都要给自己在心里暗暗打分,一旦低于自己的预期分数,便果断撕了重新书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种精益求精且严谨的治学态度,让他在书艺上不断地前进着。
  搞书法的人都知道,小楷累,大篆难。可缪喜庆偏偏就爱逆水行舟,天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与世无争地畅游着。每每参加笔会时,别人都是几个大字了事,他却认真地以大篆书写着烂熟于心的诗词。在内心里,他总想更多地将中国篆书文字的风采与魅力展示给世人,让更多的人发现中国文字的精髓与博大,以激励和引导年轻人对古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与诱人,多年习帖读书的习惯雷打不动。在同行们都以平尺数百上千元标价时,他却对喜好书法而来求字之人赔着自己的纸墨与时间相送。久而久之,多年来的大方相赠,让他结识了许多的朋友。他认为写字是自己最情愿做的事,有人来求字说明自己的字被别人认可与赏识,是一件好事,何乐而不为呢。想想当初习帖练书法时只想把字写好,写漂亮,从未想过将来当个书法家。如今已超过预期许多,也就坦然处之,一切都不强求。自然而然的处世态度使他收获颇丰,小楷已几近成熟,大篆亦上得台面,时常被人们称道与赞许。
  研习书法使他对中国文字的渊源和历史知识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其中的内涵与处事之道也让他的生活多姿多彩,画画、集邮甚至烹饪,他都能从中找到乐趣,也使得家庭和睦幸福。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拥有几个相识相知的朋友,让缪喜庆觉得满足,人生不虚此行。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物,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曼妙的青春时光。”已是中年的缪喜庆在书艺上事业上正在孜孜以求地努力探寻着自己的艺术风貌与个性语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祝缪君在艺术道路上以自己的书体面貌反映时代精神,并取得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