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1日
户县农民画如何走出“国际范”?
户县农民画如何走出“国际范”?
  在希望的田野上
  沈英霞《火红的日子》
  “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养育这伟大的民族,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缔造这美丽的国家。”——罗曼·罗兰 

  谁说农民就是种田的,谁说农民就和艺术不搭边?在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陕西户县,就有这样一群有着黑黑的脸庞、长满老茧的双手、不修边幅的农民,他们用自己一双双充满智慧的手描绘着美好的生活。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来自户县十二位农民艺术家共同创作的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眼球,文化部部长雒树刚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希望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在引导农民从事创作的同时,要和农民的就业增收联系起来。本报记者近日专程前往户县农民画展览馆对农民画的发展做了采访报道。 

  上世纪80年代 农民画卖出四五千元高价
  户县农民画诞生于1958年,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培育和扶持下,户县农民画得以快速发展和壮大,从而形成了创作主题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地域特色鲜明、画面夸张变形、浪漫稚拙、色彩对比强烈、绚丽多彩的民间绘画艺术风格。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传统民间文化的复兴,带来了民间艺术热的升温,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户县农民画就已经闻名全国。
  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馆长王文吉告诉记者,曾在八十年代,农民画就卖出了四五千元的高价,当时人们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元。尤其是1985年以后农民画开始对外接待,引来更多的外国人来买画。参观的人,几乎人人都会买,那时老外买农民画是排队的。农民画甚至被外国人视作“中国的毕加索绘画”。王文吉介绍说:“外宾会更喜欢农民画,是因为觉得农民画和西方的油画更接近。他们反倒是看不懂国画,国画就是笔墨的一种技巧,没有生活,看不出时代,而农民画质朴的色彩所描绘的正是农民自己的生活。相比国画而言,农民画更具有画面感,更能理解其所表现的意境。”
 
  今天 年轻人能从农民画中怀念老一辈人的经历
  田间劳动的老农、屋后太阳下聊天的妇女、丰收的场畔,这一幕幕景象,不用过多的粉饰,只是用鲜艳的色彩、简洁明快的风格,将户县美丽的田园风光、生动的农家生活、欢快的劳动场面在纸上表现出来。正是这样的一种纯粹,你可以在画中看到农民最直接的热情、勤劳,以及丰收的喜悦,生活的甜蜜。他们或许不具备非常专业的理论知识,他们凭借着对农家生活丰富的体验和饱满的热情、大胆的想象力,以及在长期的民族艺术活动中形成的民间审美情趣,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在今天,随着城市生活的高速建设,人们开始逐渐远离农村生活,而就是在这样一幅幅画面中,年轻人可以怀念老一辈人的经历。 

    农民画不仅是农民创作的画,也逐渐向专业迈进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农村生产劳动的壮观场面,画面中也多出了绚丽多彩的民风习俗,多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多出了新时期中国梦的伟大蓝图……王文吉说:“农民画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我们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街道,都将会是下一幅农民画作品中的元素。农民画所体现的不仅是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生动刻画,更是作者主观意念、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及纯朴心灵的充分表现。”
  今天的农民画已经不仅仅是农民创作的画了,它已经逐渐成为了绘画中的一个分支,除了以老带新的传统传承,它也逐渐向更为专业的方向迈进。
  近年来,户县农民画被列入全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通稿作品库,也参加了各种全国艺术节,就如这副《在希望的田野上》,画面中以秦岭为界,从左侧开始的北方一直穿越到右侧的南方——西藏的布达拉宫、内蒙古的草原、延安的宝塔、北方广阔的平原、南海的航标灯,高铁在蜿蜒的山间穿梭,时代的节奏便从画面中蓬勃延展开来。它们亦曾多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来自东方的民间艺术。
  近日,由西安市纪委策划编辑、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户县农民画图解〈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面向全国正式发行。户县农民画家运用极具地域特色的农民画将《准则》“八条规范”、《条例》“六大纪律”绘制成93幅纪律解读图,按照一款、一事、一图,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和喜爱,得到了中央纪委和省委、省纪委领导的关注和肯定。
  除了各种展览以及创新,据王文吉介绍,农民画现已经被选入户县的小学课本中,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农民画到底是什么,同时在现有人才培养上每年都会组织农民画家参加专业的培训,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去创作。下一步还将把农民画搬上更多的课本,做得更专业,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 

    怎样卖出去农民画邂逅“互联网+”销路更广
  据了解,2015年户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了6.5亿元,其中农民画就有近千万,但是据王文吉介绍:“现在全县从事农民画创作的骨干有200多人,其中有四五十人是靠农民画谋生的,在这几十人当中有几个人,年收入将近30万,剩下的一些人一年大概收入也10万元左右,但是在全县的农民画创作者中,很多人还是不能凭借农民画养家糊口。”
  要农民画走出一条多种形式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意味着农民画不仅要“画好”,还要“卖好”。“画好”农民画,首先要丰富创作内容。户县农民画作为农民画关中地区的代表作品,拥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很强的增值升值空间。王文吉告诉记者,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户县农民画已经与多家网上商城合作,借助互联网让农民画的销路更宽更广。
  “户县农民画是土生土长的‘陕西特产’,其反映的内容都是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以农村生活为源泉,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民风乡俗为养分,因此深受全国各地人民的喜爱,甚至是外国游客的喜爱。通过互联网的宣传和销售,户县农民画的销路更好了。”王文吉说道。   文化艺术报记者 齐敏 花明方 王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