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1日
历史上被非法掠夺的中国文物不得拍卖
历史上被非法掠夺的中国文物不得拍卖
  近日,国家文物局出台《文物拍卖管理办法》,明确了文物拍卖管理的范围、文物拍卖经营许可审批的条件和程序、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备案的要求、国家优先购买权行使的方法、文物拍卖企业及专业人员信用信息记录等内容。
  《办法》不再区分第一、二、三类文物拍卖经营范围,文物拍卖企业可以全门类拍卖文物。不再对互联网文物拍卖资质进行专门审批,所有取得文物拍卖资质的拍卖企业均可依法从事互联网文物拍卖活动。
  本次《办法》的调整,主要涉及文物拍卖标的的管理范围,增加了“1949年以后反映各民族生产活动、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的代表性实物”。文物拍卖许可证的审批、年审、变更、暂停、注销等工作,由国家文物局调整为省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开展。《办法》明确,拟从事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须有10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有必要的场所、设施和技术条件,并首次明确拟从事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须近两年内无违法违规经营文物的行为。文物拍卖专业人员不得参与文物商店销售文物、文物拍卖标的审核、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不得同时在两家(含)以上拍卖企业从事文物拍卖活动。
  《办法》强调,依照法律应当上交国家的出土(水)文物,以出土(水)文物名义进行宣传的标的,以及被盗窃、盗掘、走私的文物或者属于历史上被非法掠夺的中国文物等不得拍卖。 

    链接:国家文物局首次成功叫停流失海外文物拍卖
  近日,有网友爆料,国家文物局向日本横滨国际拍卖株式会社发函,要求停止拍卖中国流失文物。这封《关于停止拍卖中国流失文物的函》中提到,上述日本拍卖公司原计划于10月29日至31日在日本东京举办“横滨国际2016秋季五周年拍卖会”,拍品中第734号唐代天王敦煌壁画、第735号唐代木质彩绘佛像人物故事壁画(三件)一组、第736号唐代木质彩绘佛像人物故事壁画(七件)一组、第737号唐代木质彩绘佛像人物故事壁画、第738号唐代释迦牟尼敦煌壁画、739号延昌-唐代国华佛典等手写唐经一批等标的为大谷光瑞等从中国非法劫掠的文物。
  1902年至1913年期间,大谷光瑞曾先后组织过三支探险队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足迹遍布我国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40余座城镇,294个佛迹点。通过乱挖、乱掘和切割等破坏手段,在中国掠夺走了数以十万计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多数是通过大连港登船运往日本,其中占比重最大的当数汉籍图书与碑拓,给中国文物古迹造成了极大破坏。
  国家文物局要求该拍卖公司停止拍卖这些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并将对有关文物保留追索权利。此前,横滨国际拍卖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确实收到了相关文件,调查后最终决定撤拍,将拍品返还给了委托人。
  据了解,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次成功叫停海外中国流失文物拍卖。2009年,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的专场拍卖会上,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法国佳士得拍卖行高价拍卖,引发华人抗议潮,国家文物局也曾多次约见并致函佳士得有关负责人,但终究没能阻止拍卖。
  综合A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