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1日
聋哑孩子为农民工跳《大老碗》
聋哑孩子为农民工跳《大老碗》
  10月18日晚,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陕西省文化厅主办的“群星奖”参赛作品惠民演出启幕,分别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雁塔秦汉唐广场、户县人民剧院和东等幸福新城项目工地演出。来自全国近30个省市和单位的42件参赛作品让西安市民大饱眼福。
  此次惠民演出,分东南西北四个点,每场都精心安排了十余个不同地域和风格的“群星奖”参赛作品,其中最为瞩目的是幸福新城项目工地的农民工专场演出。宁夏文化馆的群舞《花儿十八》、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舞蹈《大老碗》,王建房独唱《戏皮影》、《长安夜》等接地气的节目,最受欢迎。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编导狄子建告诉记者,《大老碗》突出了陕西关中文化的特点,将吃面、做面的过程以及陕西人豪迈的精神表现出来。“这次演出共18个孩子,4个指挥老师。这些都是聋哑孩子,不会跳舞,孩子们牺牲了暑假的时间,我们在一起磨合,排练了一个多月。今天在舞台上的表现得到了全场观众和嘉宾的认可,我很欣慰。”
  何师傅家住甘肃,在西安打工多年,此次是他第一次观看演出,“以前不知道中国艺术节,今天看了感觉还不错。我觉得再加一些小品、戏曲类节目就更好了。”李女士说:“看完后感觉挺好的。对我们农民工来说,每天在工地上班,很累,身上的衣服也很脏,看到这些演出,心情也好了,工作也有动力了,有时觉得自己并不是农民工。”项目经理田申智告诉记者,“近距离看到一台来自全国的艺术精品节目,不仅感到过瘾,更有一种幸福感。”  文化艺术报记者  吴嫚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