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黄河九十九》 王斌/摄 17日晚,“群星奖”音乐门类决赛在陕西西安曲江大礼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1支队伍集中亮相。本届“群星奖”音乐门类的文艺作品,全部取材民间,民俗风、民间风、民族风的生活气息浓郁。
作为东道主的陕西,由陕西省艺术馆和府谷县文化馆演出的板胡与鼓《丝路欢歌》演员们一上场,观众便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古丝绸之路起于长安,随着西去的驼铃,古长安的音乐跟随鼓声传到远方,同时又带回了其他民族的古老音乐。在古丝绸之路上留下了无尽的畅想和故事。板胡与鼓《丝路欢歌》以崭新的构思将板胡与鼓等打击乐巧妙地结合,该作品用大板胡融入了秦腔曲牌,同时又用小板胡加入韩城秧歌的曲调,并配以陕北秧歌的锣鼓点,着重突出了陕西韵味。
府谷县文化馆馆长温永开说,该节目在展现整体陕西元素的基础上,在陕北大秧歌的锣鼓点加入横山老腰鼓的展示,主要表现丝路人民感受丝绸之路上繁荣、热闹的景象。
另外,由陕西省艺术馆带来的男声独唱《天下黄河九十九》,演员周淋以地道的陕北方言和极具陕北地域特色的曲风,表达了陕北人民对黄河母亲的热爱与新时期中国梦的颂扬。该歌取材于传统陕北民歌船工号子中的《黄河船夫曲》,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编曲填词。
编曲孙静在演出结束后告诉记者,“这次参赛虽然代表陕西,但同时是向各省份优秀节目学习的难得机会。《黄河船夫曲》本身是非常经典的,想要在经典中创新是非常难的。当时也有放弃或换歌的冲动。但最后还是坚持了最初的想法。”
来自榆林的民歌手周淋说这首歌是临时授命接到手的,演出前一直重感冒,“很多观众都很熟悉这首歌,唱的好不好也很容易听出来。我只能说我尽力了。”对于这首歌的独到之处,周淋解释到这次改编把意境放大到了整个陕北黄河流域,比如“九十九个汉子托起山”与“九十九个婆姨撑起半边天”对应,反映的是所有生活在黄河湾上陕北人的精神和文化,如“九十九支唢呐,九十九个腰鼓”等。
文化艺术报记者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