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李明睿 实习生 黄兆君)10月18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戏剧门类决赛在西安举行。本次参演的21件作品,都是源于基层创作的作品,有关军人题材的《枕戈待旦》《转移》,有关注精准扶贫的《哎呀呀》《生日》,有关注老年人生活的《石榴树下》《情感营销》,也有反映环保与发展矛盾的《好山好水》。
《枕戈待旦》描写火箭军某部担任战备任务期间,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大背景下,在洞库密闭的环境中,个别战士不免出现急躁情绪,班长用自己的智慧和对时局的深刻分析,带着对战友的真挚情感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最终,每一名战士都枕戈待旦,等待那一声神圣的号令。
来自陕西的秦腔小戏《哎呀呀》通过展现一位县委书记深入基层,明察暗访低保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特殊场景,塑造了一位心直口快且富有正义感的乡村妇女形象,反衬并刻画了一位心系百姓、依靠百姓、深入基层、走群众路线的好县委书记形象。
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戏剧评论专家元鹏飞表示:“这次群星奖戏剧类的节目,艺术表现手段很多,编剧手法很高,符合戏剧的本质,也很符合群星奖对艺术的要求。单纯从表演中看,还是我们传统的戏曲要占优势,比如《哎呀呀》体现出中国传统戏剧的本质内容,在中央反腐的大背景下,反映某些基层干部弄虚作假,作品很接地气,融入新时代内容,同时完美融合秦腔揭露、批判、讽刺的风格,能够把这样大胆的作品搬上舞台,非常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