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4日
一部弘扬民族正气的好书
一部弘扬民族正气的好书
  ■ 李敬寅 
  盛夏时节,我认真拜读了昊霖的长篇小说《扛硬,折家军》。作者以饱满的激情,博大的气势,清晰的脉络,纵横交织的矛盾,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栩栩如生的人物个性,撼人肺腑的故事情节,雄浑厚重的地域特色和壮观画面,将人们带入了一千余年前的五代十国的后周时期。
  《三国演义》开篇说:“话说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这部长篇小说一开头,就选取了公元954年正月,后周太祖皇帝郭威在京城汴梁病逝,养子柴荣柩前继位这一重要时刻,身为府州防御使的大将军折德扆,决定让胞弟府州团练使折德愿留守府州,自己亲自率领长子折御勋、折家军指挥使折延、老将折筠武、参军高明辉和500余轻骑,直奔汴梁,一方面为先帝奔丧,一方面恭贺新帝登基。
  谁知,世事多变。在奔赴汴梁途中,折家军与劲敌相继遭遇。期间,折家军还与被迫亲自挂帅出征的新帝柴荣相遇。柴荣遭到敌军围困,生命危急,折德扆率众竭力救驾,大败敌军,使柴荣躲过一难。在长岭镇、在高平关、在汴梁城,在大名府、晋阳城、府州城,上演了一幕幕斗智斗勇的战争场面,同时还夹杂着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从中充分展现了折家军报效国家的大无畏气概和浩然正气,读来令人感奋!
  全书叙事严谨、主题突出、人物鲜活、跌宕起伏、爱憎分明、浩气盎然,有极强的知识性、历史性和可读性。全书共52章,73万字,从中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和对这一段历史熟识的程度,尤其是作者对于古代军事知识、陕北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和十八般武艺娴熟的程度,令人惊叹和佩服!
  在中国,有关佘太君和杨继业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佘就是折,戏剧中的佘太君原名折赛花,陕北府谷人。杨继业原名杨重贵,陕北神木人,两县相邻,各伺其主。开初折家军效忠后周,杨家将效忠北汉,后来同归大宋。折赛花和杨继业当年比武恋爱的故事以及折家军、杨家将保家卫国编成的戏剧家喻户晓,久演不衰,成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
  本书中的主人翁折德扆,就是折赛花的父亲。折德愿就是折赛英、折赛芬的父亲。折德扆家住府谷孤山,世代守边。至今孤山城池高耸,古堡依旧,依然可看出当年的雄伟和坚固。距此不远处的折家祖墓碑石林立、松柏参天、石羊石马、规模宏大,记述着折家军一代代守边将领的赫赫功绩和优秀品德。孤山之上的七星庙,建筑独特,气势雄伟,也叫无梁殿,又名昊天宫,就是当年折赛花和杨继业相爱定情的地方,如今成为海内外游客青眯之处。
  折德扆有勇有谋、治军严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本书第三章在写到后周新帝柴荣挂帅出征、平息边乱、途经高平时,遇到北汉部队的强烈攻势。眼看着后周部队寡不敌众、柴荣在劫难逃,只见一支轻骑飞奔而来,“折”字战旗在空中飘扬,折家军主帅折德扆一马当先,折御勋、折延、折筠武、高明辉等紧随其后。折德扆手握梨花大枪,冲入北汉军中,左挑右刺,上下翻飞,哈强当场毙命。
  就在柴荣的随行赵匡胤被北汉名将张元辉死死缠住无法脱身时,折德扆的两位偷跑离家追上部队的小侄女折赛英、折赛芬,快马飞奔而来,左右举弩,两只弩箭直挺挺地插入张元辉坐骑,战马应声倒地。还未反应过来,折德扆的梨花枪早已硬生生地刺穿了张元辉的咽喉。
  这位赵匡胤不是别人,他就是后来的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如若不是折家军的及时救助,那恐怕就谈不上后来的大宋三百年江山。
  折德扆率众前往汴梁时,其老伴路夫人协助折德扆的胞弟折德愿留守府州,料理家务。因折家军在长平救驾有功,柴荣派朝廷要员前往府州慰问。契丹王闻讯,派大将巴哈图率领数千名轻骑对后周朝廷特使进行偷袭。眼看着朝廷特使遭遇不测时,路夫人和贴身丫头芬儿提枪出迎。巴哈图力大无比,久经沙场,哪里会将路夫人和芬儿放在眼里。
  路夫人不慌不忙,沉着应战。她迅速转身向巴哈图的身后连射三支利剑,芬儿手持长枪一下子刺断了巴哈图的马鞍绑带,将巴哈图掀翻马下。路夫人眼尖手快,一杆长枪直接刺穿巴哈图的胸膛,当场毙命。其余契丹人落荒而逃。
  契丹王再派大将军萧灵权前来报仇。萧灵权功盖契丹、桀骜不驯,指明要和折家军主帅折德扆决一死战。折德扆挥动手中长剑,指着萧灵权说:“本帅在十招之内取你首级!”
  萧灵权邀功心切,恨不得一刀将折德扆劈死。眼看着萧灵权明晃晃的长刀紧贴着折德扆的面颊划过,由于用力过猛,还未来得及收刀,只见折德扆迅速起身挥剑,“噗嗤”一声,利剑直刺萧灵权的咽喉,萧一头栽倒。
  折家军的男子汉们一个个功力过人,英勇善战,自不待说。就连折家军的婆姨、姑娘、丫头们,一个个也是身手不凡,能骑能射,能杀能砍,神勇异常。那远嫁到北汉军中的折赛花的武功就更可想而知了。
  本书第四十章写到折赛英的贴身丫头萃儿在大名府的大街上,遇见在当地作恶多端的地痞恶少王德才正在欺压一位平民少女,周围群众敢怒而不敢言。萃儿见状,怒从心中起,她二话没说,上去就“噼里啪啦”给了王德才几个耳光。
  王德才平时依仗权势,横行一方,怎能受此屈辱?他厉声命令众家丁抄起刀棍合围上来,扑向萃儿。只见萃儿手脚并用,左右开弓,三锤两脚便放倒一片。王德才在一旁看傻了眼,深感大势不妙,遂带着众家丁落荒而逃。
  眼前的一幕,使得大名府街上的百姓看得过瘾,无不拍手称快,佩服这位小姑娘竟有如此胆识和手段,了不起!
  这就是折家军,这就是军纪严明、身手不凡、个个武艺高强、人人能征善战的折家军!
  千百年来,折家军扶正压邪、除暴安良、保家卫国、威震边关的故事,声明远播、代代相传。那孤山、那七星庙、那府州城,那长城烽烟、黄河涛声,那令人陶醉的信天游,那折家军、杨家将诸位英雄将领的动人故事,像万古不灭的长城黄河一样,激荡人心,成为民族奋进的力量!
  这正是:孤山巍巍耸入云,浩气凛然萦忠魂。不信但看七星庙,至今犹说折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