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剪彩现场
开幕式剪彩现场
画展现场
归 1993年 125cm×125cm
情系西部 2001年 116cm×185cm
黄土高坡 1995年 96cm×326cm 9月17日,由中国国家画院、怡然居美术馆·陕西美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山高月小——郭全忠人物画作品展”在怡然居美术馆隆重开幕。郭全忠立足于中国黄河流域乡村大地的真实生活,数十年如一日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探索中国水墨人物画的笔墨新形态,成为徐悲鸿、蒋兆和之后,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又一位杰出代表。
郭全忠的世界,注重的不是好看的脸蛋,而是有趣的灵魂。他运用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高扬现实主义精神,反映时代、感悟生活、关注民生、关爱自然。本次展览首次展出了他的40余幅国画小品,赢得艺术行业界众多人士的好评。崔振宽、王有政、张振学、江文湛等著名画家都给予中肯的高度评价,认为他这次展览的小品,小品不小,是小幅中的大品;同时,这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准、高水平,且具有极强学术价值的展览。本报撷取部分展出作品和名家评论,以使大家对郭全忠先生的艺术思想与艺术成就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刘文西(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像这样规模的画展是比较少见的。郭全忠的风格很独特,他的画越看越有意思,越看越有味道。他刻画的每个人都有深意、有个性,其个性很强。他画的是自己的感受,不受其他人的干扰。他描述了很多有个性的农民,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和对农民的一种认识,不浮于表面,是有生命力和灵魂的,是活的;也有夸张、有变形,但非常舒服。
王家春(西安美院党委书记):郭老师是一位人物画家,过去写实的功底很深。他心中一定有某种好东西,这种东西不可言说,用言语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所以他用画面表达出来。他想用笔墨表现一种更深层次的人类生活状态。从他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的苦难和苦涩,和怎样把人的本性从苦难中解脱出来。
郭线庐(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全忠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坛,弘扬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践行者。从他的画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华民族的挚爱。同时他也是继长安画派、黄土画派之后一位杰出的,在陕西画坛崛起的优秀中国人物画家。他的画,一方面是一种质朴的、纯真的艺术语言;另一方面,他的艺术来自我们生活的一切,来自中华文化精神深邃的显示和自己的感悟。他的艺术语言没有浮在他的画面表象上,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让人感动的真实。
王西京(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郭全忠是当代中国画坛具有卓越成就的艺术家,也是后长安画派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的艺术传承了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优秀传统和艺术精神,在长期的生活中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把自己的艺术追求不断推进,同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体系,独特的笔墨建构,应该说这是一批真正的写意画,笔墨决定形式与笔墨的生动语言,构成他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无论是以神取情,还是得益于忘形,都充分地展示了中国画纯正的文化精神。郭全忠先生的绘画是一个飞跃,也是一个超越。这个过程要有勇气,像他这样的画家在中国当代画坛太少了。他从不追逐市场,不迷世俗的东西,我行我素,一意孤行,表现了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真诚。他是一个成功者,他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除了学术层面上,还有精神层面的,是留给我们陕西画坛一个非常厚重的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很好地去学习、研究,让它发扬光大,为我们陕西未来的振兴发挥作用。
崔振宽(著名山水画家):这次所展览的小幅画是小幅的大品,虽然画幅小,但含量大。画家各人有各人的创作体现,有他的审美观念,有他的角度、方法。
郭全忠的画最主要的是形、意精致,人物画在形、意方面是比较难的。一方面要照顾人物形象,一方面要照顾人物语言。而郭全忠先生在这个问题上迎难而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从写实到写意,他通过笔墨来表现自己的性格、个性、风格、艺术语言的特点,既表现了客观对象,又表现了主观感情。所以他的画面对象有深刻性,同时他的艺术语言,他的笔墨技巧又很高。欣赏他的画,可以百看不厌。他的成就不只在陕西,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郭先生的审美意义大于内容,值得我们认真欣赏和研究。
王有政(著名人物画家):我们认识54年了,从上学到工作,一直在一起。我们性格差别大,画的角度、方向不一样,每天都走一个地方,但是回来画的画不一样,同时获得了全国二等奖。今天的画展,有很多画,我以前没有看过,从画中可以看出,他这些年的艰苦探索。有一年我去广州,有一个同学问郭全忠画卖得怎么样,我说他经营不善,卖得不好。同学就说他基础好,怎么可能卖不好。我当时开玩笑说,郭全忠爱钱,更爱他自己的画,他不会为了钱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能一直走到现在,因为他之前一直是我们班的尖子生,基础好。还有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江文湛(著名花鸟画家):全忠的画灵魂很准,非常真实,不追求表面。他有一种历史使命感。他把对民族的情感注入描写对象中,把农民的气质、农民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的农民在全忠的内心与民族情感达成了一致。他自若干年前就开始思考创新,像笔墨、形象、构思、表现对象的创新等。
张振学(著名山水画家):郭全忠画得很好,比较厚重,从内到外,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一个境界。说是小品展,实际上是大品。有一些艺术形态在里面,而这些是他的真诚所见,画越好能看懂的人越少。
姜怡翔(西安美院副院长):对于艺术,郭全忠老师是始终敬畏的,敬仰的。艺术最重要的是表现时代、表现自己、表现传承、表现精神,在这些方面郭老师都有他独到的见解和高度。他的作品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社会价值。他有一种使命感,所以他对生活的关注非常深切,他了解社会深层次的喜怒哀乐。郭老师的作品在大我的精神诉求上有很高的贡献。二是艺术价值。绘画的核心是形象语言、造型。形象的确定是艺术家在这个领域的地位及价值的体现。而对于观赏者,文化的感染和价值会由不同的人物体会而呈现不同的效果,这是艺术的生命力。在展览的一幅小画上,我读到了历史时期文化气象和文化追求,看他的画我受益良多。
邢庆仁(陕西国画院常务副院长):郭老师从事人物画,他把自己大半生的经历都与审美做对比、做参照。审美,一是漂亮、好看,而郭老师恰恰没有选择这个角度,而是选择漂亮和美丽的深层次。过去人们说的审丑,对丑的东西很难把握,郭老师的作品是在写生的基础上完成的,他在写生的过程中进行了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写生。在这方面,郭全忠老师在前一辈艺术家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超越。人物画创作最大的困难就是去把握人的命运。他是在很多艰难困苦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唯美。
王宁宇(西安美院教授):这次展览非常精彩。他把多年的心血、劳动、创造都汇总到一起,非常有味,非常耐看。在陕西像这样的画家,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很难找。他的画在学术方面曲高和寡,现在一些东西不一定会被很多人认识,但是他现在已经站在一个制高点上。
万鼎(陕西美协副主席):欣赏他作品中的小创作、小情趣时,感受到他的画里也有大笔墨、大思想,让人觉得耐人寻味。老一辈的艺术家一定会离我们渐行渐远,但给我们留下了文化传承。我们应该注意在文化传承方面投入力量,学习老一辈艺术家的文化思想、笔精墨妙。
张渝(著名美术评论家):郭老师是新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位艺术家,他把写实性发展成了一种新的气象。写实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面临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尴尬,比如,人物画家到四五十岁,基本创作开始走下坡路。郭老师选择了表现性,如何回到更真实的人体生命的自我中,这是艺术家成败的关键,如果你真正做到了自己,你就是独一无二的。我觉得郭老师给我们最大的提醒就是做自己。
王志平(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从徐悲鸿时代的写实主义发展到大家所说的大写意,大写意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精神层次的审美,精神层次的审美就是表现主观感受的东西。郭老师是代表这个时代最突出的一个画家。中国古代的人物画不讲求造型,因为它没有解剖学背景的支持,所以追求的是单纯的传神,实际上古代的传神并没有达到郭老的传神,他们是在造型不准的基础上进行传神的,失去了形,而神是附在形上的,没有了形的神是虚的、空的,是人们制造的。郭老师的作品可以说在形式上达到了极致,继续发展必然走上写意,一个时代必须有一个代表时代的艺术形式,郭老师的作品能代表这个时代。
刘西洁(西安美院中国画系主任):自从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人物画有了新的发展和质感,郭老师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正如一些老先生评价的,郭老师在长安画派之后,他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具有典型的特征。
朱尽晖(西安美院科研处处长):我的感受有三点:一是郭全忠先生的中国画,特别是对农民题材的表现,现在是中国人物画创新的一个高峰。二是郭全忠先生对农民的表现,在中国人物画当中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创新。人物造型的变化,样式的变化,表现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当代的重大问题,就是苦涩的农民问题,他把这个层面用另一个层面来反映,这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具体图式的表现。三是他一直在不断超越、否定自我,创新自我,不是简单的图示的创造,而是画家艺术家从内心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呼唤。在创新问题上,目前是无人能及的。
刘丹(西安美院教授):郭老师在陕西影响了很多画家,但是他的画又非常难读懂,他绘画的内涵性很强,对生活的感知很强,所以有独特的面貌呈现出来,他不是拘泥于人的一种形象,是画人的内心的一种状态,他用中国传统用的一种笔墨,用中国现代的一种表现两者结合起来,画起来游刃有余。比如大的墨块和线的穿插这种状态给我们很深的感受,既有传统的用笔用墨,又有一种生活的气息,对生活的感知是最大的一个亮点。
岳洋伊(怡然居董事长):郭全忠老师作为全国知名的人物画家,他以农民为创作主题,卓然独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其粗犷有力的线条、对比强烈的墨色以及生动的动态描写、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传达人物瞬间所具有的含蓄和内在力量,作品散发出摄人心魄的气息,表达着深刻而丰富的情感。郭全忠老师独具的艺术风貌,是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的。“怡然居”将不断推出最优秀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艺术家给我们广大的书画爱好者、收藏家以及朋友们。
郭全忠致答谢词
今天感到诚惶诚恐,我也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能做一次展览。并借此能与大家在一起,是我的荣幸,也感到我的本命年过得轰轰烈烈。
令我感动的是,能有这么多的朋友参加,并对我的画展评价都很高。对我的评价,激励了我,也是对我的鼓励。以后,我会更高地要求自己,让大家不会失望。这次展览的是我的小作品,大部分主要作品将在河南省美术馆展览。希望通过展览,给自己有个总结,到了这个年龄,也还年轻。年轻人就是经常经历第一次,老年人就是经常经历最后一次。我觉得我年轻,还在经历第一次,今后的路很漫长,还有很多事需要我去做。
开幕式出席嘉宾
刘文西、陈光健、王家春、郭线庐、王西京、崔振宽、江文湛、张振学、王有政、张之光、赵振川、戴希斌、张杲、王宁宇、刘永杰、姜怡翔、万鼎、邢庆仁、王志平、朱尽晖、刘西洁、魏富乾、张渝、应一平、姬国强、杨季、叶华、程岱、刘丹、王勇超、郭茜、刘英、武西明、杜道伟、侯晓春、王珊、刘军利、王兴华、王潇、石英、耿齐、白霜亮、陈亚敏、韩勃正、白海鸿、蔡亚红、蔡亚荣、郑成文、蔡学海、姜涛
文化艺术报记者 白振华 倪尧 昌龙利 实习生 张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