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甜蜜蜜》打动了亿万华人听众的心,而这发自肺腑的真情之作,其词作者大家可能并不熟悉。10月11日,著名华语乐坛词作家庄奴在重庆去世,享年94岁。而他正是《甜蜜蜜》《小城故事》这些经典歌曲的词作者。他一生创作歌词作品数千首,却因“永远站在歌曲演唱者的背后”而不为听众熟知,晚年生活陷入困窘,这也成为老人毕生的遗憾。
华语乐坛有“词坛三杰”之说,除了大陆的乔羽、香港的黄霑之外,就是堪称“泰斗”的庄奴。庄奴原名王景羲,生于北京,早年的他并未想过要从事歌词创作。青年时,他考取当时的中华新闻学院,抗日战争期间曾到大后方参加抗日。
1949年庄奴辗转到台湾后,当过记者、编辑,也参演过话剧。可让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他在闲暇中创作的《绿岛小夜曲》让他以词作家的身份一夜成名,从此走上歌词创作的道路。“人生如梦,抗日救国梦没能实现,却与亲人海峡相隔。”庄奴这样回忆自己的写作生涯,大概因为有太多情愫想表达,促使他走上了写歌的道路。
“最懂邓丽君的人”
据说,他在创作《甜蜜蜜》时仅用了5分钟。20世纪70年代末,邓丽君在东南亚巡演时发现了这首印度尼西亚民谣的曲谱,把它带回台湾并找人填词。得知这首歌将交给邓丽君演唱,庄奴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她恬静的长相和清甜的声音。于是,他写下“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的动人歌词,庄奴也因此被称为“最懂邓丽君的人”。
有人曾说:“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邓丽君80%歌曲的词作,均为庄奴所作,但他也只在参加歌唱比赛时见过邓丽君本人一面。“那个年代的歌星经常在国外跑,很忙,她出名后我就没有再见过她了。但她总是会想着我,每次从国外回来,都会带当地的特产寄给我。”邓丽君还会经常给他写信,谈她的近况和心事。直到现在,庄奴家里还存留着几封邓丽君的来信。
晚年内心留有遗憾
不过,晚年的庄奴内心始终留有一个遗憾:相比于传遍大江南北的《甜蜜蜜》和《冬天里的一把火》等歌曲,作为作词人的他却远没有被听众熟知。在邓丽君逝世15周年时,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提议举办了“2010寻找邓丽君传人”选拔赛,在选出金奖选手后的音乐会上,刘诗昆曾与庄奴长谈“当时他的身体状况还不错,快90岁的老人走上舞台都不用搀扶,人也很健谈。”刘诗昆回忆,言谈之中的庄奴有些神色郁郁,“大多数听众只关注歌星、关注歌曲本身,反而不在意词曲作者的功力。”这种不尊重歌曲幕后创作者的风气让他倍加伤感。
由于没有收到歌词创作所应得的版税报酬,庄奴晚年生活清苦。“庄奴先生尽管写过如此多的好歌,却收入寥寥,为给妻子治病,一度陷入贫困状态。”尽管如此,几十年来庄奴依旧笔耕不辍,他家里的墙壁上始终挂着一副对联:“和时间赛跑的人,缘慈悲为怀的心。”90岁高龄时,他还坚持在每晚睡前阅读古典文学诗词歌赋。“我天生就是个写歌的,偶然入行,终生如此。”
几十年来,华语歌曲、华人创作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但最终大浪淘沙,传唱不衰的经典歌曲并不多。庄奴一生至少写了3000首歌词作品,《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见炊烟》《冬天里的一把火》,他的歌词并不追求炫目的技巧,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平实朴素、通俗易懂,因为饱含真情实感,所以能够拨动听众的心弦,引发共鸣,几十年来传唱不衰,成为永恒的经典。
文化艺术报 王斌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