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07日
西安低收入者渴望能看上免费电影
西安低收入者渴望能看上免费电影
7月12日,边家村工人文化宫流动电影放映队来到阎良区前进东路丽登广场,为群众放映公益电影。
  纺织城工人文化宫走进地铁六号线放电影
  “放电影喽!”随着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人们纷纷涌出家门,争先恐后地拿着凳子抢占好位置,还有的人竟然会爬上墙头或大树上伸长脖子观看。孩子们在银幕前追逐嬉闹,相熟的大人互相打打招呼就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
  这是很多人记忆中看免费电影的场景,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已难看到。如今动辄几十元一张的昂贵票价,将城市里的许多低收入群体拦在了影院门外。
  而公益电影这种曾经非常普及的惠民演出,在西安已经很少,8大工人文化宫仅剩两家在继续公益电影的放映。
  如何才能让城市低收入者也能看场电影,共享文化惠民成果?近日,文化艺术报记者对城市公益电影市场进行了调查。 

    不容乐观 西安仅剩两家工人文化宫坚持放公益电影
  9月23日晚,文化艺术报记者来到了位于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工人文化宫院内的职工大舞台,这里正在放映免费电影。虽然天气突变,但是电影银幕前还是涌来一百多人,他们或坐或站,津津有味地看着电影。负责放映的李随林师傅告诉记者,“平时人比今天多多了,今天因为天气突变,所以来的人有点少。往常这里要摆放500个凳子,经常都不够坐。”
  据纺织城工人文化宫副主任李昭辉介绍,他们每年4至9月份的每个周五晚上都会放免费的公益电影,这已经成为习惯,每到周五晚上,附近的群众自发地就来看电影了。如果周五天气不好,群众就知道周六或者周日肯定会补放电影。另外,他们还会在其它时间去基层工地、厂矿放映,比如在建的地铁六号线工地、三环上的工地等等。今年已经放映了至少40场电影,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常态化的文化活动方式。
  “我们从来都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放电影,而是实实在在地给群众提供公益活动,只要群众满意就行。”李昭辉说。
  无独有偶,与纺织城工人文化宫一同坚守为群众免费放映电影的还有边家村工人文化宫。边家村工人文化宫有自己的室内影剧院,影剧院可容纳七百多人,每年的4月到9月的周五19:30,这里都会放映免费电影。每场前来看电影的群众基本都在五六百人,还有一些从雁塔区、莲湖区专程赶来的群众。此外,他们组织的流动放映队也会下基层为群众免费放映公益电影。
  免费电影的坚持播放极大地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在纺织城工人文化宫现场观看电影的市民周先生今年43岁,家住纺织城鹿塬小区,他回忆道:“我记得大概就是八十年代露天电影特别火,我老家是蓝田农村的,一到逢年过节,村里的小孩挨家挨户地就通知晚上放电影,太阳还没落山,小孩们都把放映机围满了。当时看的都是一些很老的片子,像《渡江侦察记》《少林寺》等。现在的孩子们娱乐方式也比较多,都体会不到过去的那种乐趣。没想到今天送孩子来文化宫上课,还能体会一把儿时的乐趣。”
  李女士今年40岁,家住西北大学家属院,她告诉记者:“现在都是一家一户,人们平时交流也少,文化宫举办公益电影活动吸引了学校很多职工,而且还带着孩子一起去观看,大家并不在于看什么电影,想要的是在一起看电影的这种氛围,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大家所追求的是聚在一起看电影的情怀。”
  据《西安工会志》记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安市总工会在全市布局并建设了八家工人文化宫,分别是纺织城、边家村、土门、小寨、胡家庙、环城西路、城区、西安市工人文化宫。想当年,这些文化宫都是门庭若市的主流文化传播阵地,如今,仅剩下两家工人文化宫在坚守公益电影的放映。 

  需求很大 很多低收入者期盼能看上公益电影
  毫无疑问,纺织城、边家村两个工人文化宫周边的群众是幸福的,他们能很方便地享受到免费电影带来的精神享受。而在西安市更广阔的区域,这种由电影带来的幸福感正在离低收入者越来越远。
  据了解,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商业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舒适的环境,良好的试听效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昂贵的票价成了一堵难以逾越的墙,50元左右的票价让他们一次次徘徊在电影院门前。
  文化艺术报记者到钟楼、小寨等人口较密集的街头随机采访了50名群众。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28人都表示小时候有过看露天电影的记忆,也都表示现在居住的小区组织免费电影活动越来越少,有的小区甚至从来没有演过免费电影;在月薪不超过3000元的35人中,有25人表示不会花数十元进影院看电影,因为价格太高,承担不起;其余的人虽然有在商业电影院看过电影的经历,但基本都是陪孩子去的,还有的人让孩子独自进去看,自己则在外等候。
  在采访中,很多市民都表示,很希望能像过去一样,在家门口看上免费的电影。对此,西安市总工会宣教部陈部长告诉文化艺术报记者:“西安有八家工人文化宫,目前只有两家坚持为群众放免费电影。之所以其他文化宫没有开展放映公益电影的活动,是因为改造后的文化宫所属的职能都不一样,小寨文化宫聚焦职工影视文化新天地,拍摄的微电影多次在全国获得金奖。土门文化宫有着‘职工大学堂’的称号,多次举办职工摄影比赛,常年开展各类培训、知识讲座、创作采风等活动,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
  同时他还表示,其实很早之前总工会就考虑到了如何更好地解决让一些偏远地区的群众观看免费电影的需求,因此特成立边家村文化宫流动电影放映队,随时为全市偏远地区的单位、厂矿、学校、社区提供免费放映电影的服务,同时他也欢迎各单位、各社区团体联系观看。 

  积极探索 西安拟在广场和社区放映公益电影
  针对群众的迫切观影需求,边家村工人文化宫的何庆红副主任说:“我们放映公益电影从2006年开始,坚持到现在。这10年来每次活动吸引的观众人数就足以证明这是群众喜欢并渴望的娱乐活动,作为服务的提供者文化宫就要尽可能地满足群众的喜好,因此我们应该了解职工群众们想要什么样的文化活动,然后再延展范围,比如公益电影反响不错,那么就该考虑是不是可以多增加几场放映,辐射更多地区的群众来参加,但这条路还在摸索总结,我认为只有与群众多沟通交流,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更完善。”
  纺织城工人文化宫主任李静则表示,“公益电影靠民间自发组织很难实施,因为受资金限制,所以主要依赖政府相关部门。不过,这两年政府也比较重视公益电影的放映,就像区文化站很乐意提供片源来支持我们的公益电影。公益电影活动是我们该做的本职工作,我们的定位就是为社会最基层的人民服务,我想即使5元钱一张票,让低收入者去影院看电影他们也不会去,所以我们会坚定不移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群众的文化活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对于如何扩大公益电影的范围,记者还采访到了西安市文广新局。该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年他们一直坚持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015年计划放映35808场,实际放映35859场,2016年计划放映35808场,截止到目前已经放映31743场,主要针对西安周边的区县和城市里的农村区域。此外,市文广新局也在积极营造良好的城市电影管理秩序,大力倡导影院承担社会责任,定期组织城市影院邀请残障人士、环卫工人等群体免费看电影。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他们将会继续积极探索落实社区和广场放映,倡导城市影院公益放映工作,推进城市数字影院建设,让更多的城市低收入群体能够看上优秀的电影,从而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争取让更广大的地区民众感受到惠民政策的暖阳。   文化艺术报记者  刘青 见习记者 康于 

  记者手记
  西安市文广新局发起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全国来说都做得很出色。但是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化建设加快,我们更应该把重心放在城市公益电影活动上。仅靠两家工人文化宫这种基层文化单位的坚持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政府出台一些政策、规划来促进公益电影市场的繁荣,还应鼓励商业电影院增加公益电影放映数量,并给予适量补助,还可以鼓励社会力量进行放映等。
  虽然我国去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或免门票等措施,但是否落到实处,如何让城市的低收入群体观看到免费电影,是值得有关部门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