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09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30日
绘丹青重彩 歌盛唐气象
绘丹青重彩 歌盛唐气象
  盛唐横度———玄奘西行图之一张小琴纸本矿物石色68cm伊330cm作于2015年
  盛唐横度———玄奘西行图之三张小琴纸本矿物石色68cm伊330cm作于2015年

  玄奘西行纪240cm伊200cm作于2014年(入选陕西省人文千年重大历史题材项目)
  坐禅悟真201368cm伊130cm
  宝莲佛光201568cm伊68cm
  奕悦图2005144cm伊367cm
  大唐商旅图(壁画)2009420cm×1100cm  荣获第二届陕西美术奖(创作奖)一等奖

  玄奘涉远图199483cm伊108cm
  热炕1983100cm伊100cm
  张小琴 女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蓬莱。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曾研修于中国美院、日本画家加山又造高研班、文化部首届重彩画高研班。曾受聘于敦煌研究院工作。曾入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交流研修。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重彩画学会理事,陕西省政府参事厅文史馆研究员,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士,西安国画院艺委会委员,陕西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副主任,伍眉画社成员。
  多年来从事中国画人物画重彩画创作和教学。作品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协会授予的“中国重彩画学术奖”,获第三届中国工笔画大展银奖,第二届中国重彩岩彩画展铜奖,获陕西省文联颁发的第三届青年文艺创作奖,陕西省政府文史馆颁发的长安雅集画展金奖,2016年获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第二届陕西美术奖(创作奖)一等奖。
  作品入选第六届、第八届、第十届、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工笔画大展,首届、第二届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2013中国女美术家年度提名展,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重彩·创造——中国重彩画获奖画家作品展,中国重彩画美丽中国提名展,新中国美术家·陕西国画十四人晋京大展,第三届全国壁画大展,状态·语境伍眉画社展,长安精神·陕西优秀中青年国画作品提名展,高原·高原2015中国画年度展等。
  作品发表于《现代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重彩卷》《中国工笔画》《现代重彩画》《美术》《画刊》《中国文化报》《美术报》《敦煌研究》等刊物。
  出版有《中国画·人物画教学》《张小琴中国工笔画》、《为艺术而燃烧———张小琴艺术文集》《张小琴敦煌壁画精品线描》《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个案研究·张小琴重彩人物》《当代国画家张小琴作品集》等。
  曾在德国文化与艺术史博物馆、台湾雅之林画馆、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陕西美术博物馆、西安大唐西市艺术馆、西安纺织城艺术区、陕西法门寺、西安湘子庙街70号美术馆、莞城美术馆、日本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 

  潘絜兹(原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艺术贵在真诚。虚伪矫饰的作品虽能使人悦目,却不能使人动情。张小琴是一个真诚的艺术家,是现代中国工笔重彩艺术走上复兴道路上的辛勤跋涉者。她选取工笔重彩画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使我高兴,是应引为同志的。孕育她成长的这块神奇的黄土地是中国工笔重彩画的故乡,可说是“继承祖业”了。当前工笔重彩画正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所取得的成就已载入史册。小琴是作出了不少贡献的,对她今后的发展,我更寄予厚望。 

  刘文西(中国美术协会顾问、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张小琴的画能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这就是她的成功。她长期接受黄土文化的熏陶,重视表现时代和生活,所以她在塑造形象上,对母爱、对儿童的关注,都是她自己自然本性的一种流露,并且把当代女性的心灵表现得很鲜明生动。还有一些表现建筑工地的创作,也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她是我的研究生,由于她是从学院培养出来的,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她的用线用色具有东方文化的积淀,又吸收多种先进文化的滋养,这两个方面在她的艺术表现中得到很好的融合。她的工笔画也好,重彩画也好,都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有影响力的画家。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美术》杂志编委):张小琴曾有幸参加敦煌壁画出国展的绘制,亲接敦煌佛光,吸纳古代壁画传统,又从加山又造、刘文西、蒋采苹研习岩绘、重彩,成为当代西安重彩丹青之领军与热心传播者。她那浑朴的线型结构和浓重的斑驳色调以特异的视觉冲击力昭示出重彩绘画的现代写意走向。读其画作,既显才华于笔锋墨韵,又蕴内美于厚土深泽,沐时代之春风,得学院之熔炼,又渐出茧化蝶,任创造之翼自由翻飞,收获今日丹青硕果,殊相当眉峰不俗。
 
  贾德江(著名艺术评论家、画家出版社主编):如何使中国几千年绘画传统的精神在新的时代更具活力,如何消化利用西方现代的表现理念而别开新境,已经成为我国当代绘画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张小琴在实践与理论上已经走了许久的。 
  张小琴立志于拓展中国绘画色彩表现新领域、新语言而辛勤耕耘。她把自己的艺术定位在刷新传统工笔重彩画面貌上,她要重振汉唐雄风。再造当代中国画色彩的辉煌。为此,她数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地去研究墨与色的结合及现代画材的运用,并以色彩为切入点,去体味艺术本质的规律,去捕捉形象的神韵,力求融会中西传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以及抽象主义等各种画派的特色与风格。探索性赋予了张小琴作品鲜明的个性特征,激越的情感、强烈的视觉效果、个性化的形式处理。 

  王焱林(陕西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张小琴勇敢地走出文人画框架,在敦煌壁画艺术里重新艺术受胎,追求理性风格和一种崇高的艺术样式。她把岩画手法融入工笔重彩,使用粗颗粒矿物质颜料、金银箔、纸浆等媒材反复积加,生成一种肌理斑驳厚重、色彩沉稳灿烂的绘画风格。对传统执意、顽强地进行超越,是一种自强的精神表现。画面厚如油画,线性隐退,已直逼传统工笔画的临界限。不畏人言,承受非议的执著,造就她作品的独特和卓尔不群的品格。图式多寓意具有象征意味,后期作品多了对天地人的哲理式叩问,同时也多了些肃穆感。 

  赵振川(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画家):张小琴的岩彩画从思想上、构思上体现了女性伟大的母爱。她把岩彩的艺术语言把握得非常好,技法的运用和形象之间的关系提升到了自由的层面,通过岩彩这种艺术语言表达出她在内心深处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崔振宽(陕西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2010状态·语境伍眉画社展”这五个女画家画展非常成功的。她们五个人的风格,艺术观念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她们结社进行共同理想的追求,互相鼓励、互相关切,关系也处得非常好,在陕西来说还没有这个先例,在全国好像也不多,这个我觉得是非常好的现象。张小琴的重彩岩彩画,不管是大画小画,还是壁画,我觉得从各方面都很突出的,很有力度感。 

  贺荣敏(西安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张老师是西安美院中国画教学上资深的教授,也是原来上大学时候我的老师。她在教学上,花费心血,非常认真地投入,她多年来从敦煌艺术中进行临摹进行研究,在教学中贯彻了对敦煌壁画艺术一脉画法的传承和开拓,特别是现代重彩画技法,这让学生受益匪浅。另外,她研究佛教艺术,对佛教的理解比其他人相对深入得多,无论是她的处事、她的绘画,都透露出一种佛的气息。我在想,只有“心静如水”这四个字于她最为合适。张老师的为人为师,以及她的画作的展示,更多地把敦煌文化、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画的文化,传递得更远,更大,更深。 

    王有政(陕西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画家):张小琴的画,我挺喜欢的。她的线勾得很好,她把中国画的工笔画画得很秀逸。她在当代重彩岩彩画探索研究上走得很前,色彩饱满,技法丰富,越画越好,我很喜欢。她的这些佛像菩萨绘画,真是画得很好,同时让我觉得吃惊的还有,她的画作落款落得很好,一般好多中青年画家的画款书法不行,她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
 
    邢庆仁(陕西国画院副院长、画家):我在伍眉画社展看到的第一件作品是张小琴的母亲的速写,很感人。张小琴是我上美院的老师,我上学一直到今天,张小琴老师,我是从上学临摹老师的作品开始,所以张老师给我的影响非常大。看到这个小速写我为什么眼前突然一亮,我曾经说过一句话:“速写是每个画家最贴身的艺术,最贴身的内衣”。速写包括最后完成的作品,也是每一个画家私人的生活生命状态,包括中外的优秀的艺术家都是这个样子。 

  刘天琪(西安美院艺术学博士):张小琴是长安画坛不能忽略的。不仅仅因为她是刘文西绘画工作室的负责人,还是陕西重彩丹青的引领者和传播者。她的贡献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材料的选择与使用。若干年的材料实验,完全契合了工笔重彩、岩彩画的表现,有一定的探索性。二是技法与颜色。三是审美与精神。无疑,张小琴是一位充满古典情结的女性艺术家。画如其人,细腻的,敏感的,温和的,羞涩的,含蓄的,充满了爱情般的诗意。早年,她的画着重富有冲击力的艺术表现,走出了一条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现代工笔重彩之路。近年,她的画风多半转向与佛事相关的创作,或许当年在敦煌临摹时表现海天佛国的壁画影响着她的思绪。在斑斓的色彩中,所营造的“人”、“神”共存的梦幻般的境界,让人体会画家心灵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