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02日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闭幕
刘延东:政策扶持、资源向一线艺术骨干倾斜
刘延东:政策扶持、资源向一线艺术骨干倾斜
  8月31日下午,为期三天的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在京闭幕。这次常委会议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议政建言,是今年一项重点协商议政活动。 

  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促进文艺繁荣
  在29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应邀出席会议并作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全国政协这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必将对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她强调,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年来,创作生态出现可喜变化,文艺发展呈现新气象。立足新起点,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南,坚持党的领导,尊重文艺规律,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打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要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政策扶持,资源向一线、向艺术骨干倾斜,激发文化单位活力和文艺工作者创造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进文艺惠民,做强文化产业,让人民文化生活迈上新台阶。 

    15位常委围绕“促进文艺繁荣发展”发言
  在30日下午举行的全体会议上,15位常委和委员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作大会发言。
  龙新民常委提出,要切实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对文艺工作者提出思想政治上的要求,引导他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印红常委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发言建议,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艺传播阵地建设,摒除浮躁,推动文艺创新和精品创作;韦建桦常委提出,把握好政治导向,增强文艺批评的感召力与亲和力,擦亮文艺评论这面镜子;厉以宁常委认为,应当牢记文化产品的特殊性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李宏委员代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发言建议,抓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制作传播,让革命历史题材文艺精品照亮青少年的人生;王明明常委提出,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文艺人才成长环境;李玉光常委建议,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建设,促进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刘敬民委员代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发言提出,深入挖掘文艺特色资源,打造“现代化”和“本土化”交融的文艺精品;吴江常委建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自觉肩负起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王正福委员代表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发言提出,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艺,推动少数民族文艺创新发展;杨胜群常委建议,在创作中努力传递真善美和向上向善的道德观、审美观;张海涛常委提出,切实加强县级广电建设,大力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发展;陈建功常委建议,建立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推动网络文艺健康发展;叶小钢常委认为,用好人才是繁荣文艺创作的保证,要懂人才、识人才、尊重人才、人尽其才;冯巩常委提出,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就是文艺创作的追求,要创作出更多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重视和推动民族地区的文艺发展”列入建议
  常委们围绕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二是要创作更多文艺精品。要深入生活,有文化自信,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三是要培养优秀文艺人才。要平等待人,尊重文艺规律,支持文艺批评,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四是要坚持文化惠民。整合文艺资源和文化设施,改进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发展网络文艺,切实保障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青少年学生等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五是要深化文艺院团改革。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特别是要重视和推动民族地区的文艺发展。    综合新华社、《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