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26日
博物馆资源丰富,但文创产品研发却相对滞后
陕西文创产品开发缺什么?
陕西文创产品开发缺什么?
  梦幻三彩
  唐宝贝书包
  唐妞冰箱贴四色
  唐妞书签四色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群可爱的美妞,她们是从陕历博众多的唐代粉彩俑中精选出来的形象。憨态可掬,喜感十足,大家都叫她“唐妞”。如今“唐妞”的形象已被做成了行李牌、冰箱贴、书签、抱枕等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而除此之外,“唐宝贝”儿童书包、以唐三彩为文化元素的梦幻三彩系列钱包、背包,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驻足。
  在陕西文创产品开发方面,陕西历史博物馆位居前列。2010年至今,陕历博自主研发的文创产品已近400种,1000多款。“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已经总结了很多文创产品开发的经验,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现在已经有国家的支持,这是前景非常好的产业,大家都能看到。后面陕西文创产品开发应该会越来越好。”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产业部副部长邱刚说。 

  博物馆资源丰富文创产品研发跟不上
  近年来,文创成了常听的流行词。从朝珠耳机到皇帝折扇,从皇后书签到八旗子弟调味罐,从《每日故宫》到《皇帝的一天》等多种APP开发,文创和文物擦出的火花越来越大。2013年到2015年,短短两年间,故宫博物院成了全国文创产品研发销售的“佼佼者”。而除了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小乾隆”、南京博物院的梅花纪念伞、陕历博的“摩登仰韶”、梦幻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艺术灯具等众多文创产品因为设计可爱,接地气、实用性强而被很多人喜欢。
  作为文物大省,陕西因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位居全国前列,在文创产品开发销售上,虽然我省部分博物馆做了很多尝试,但是总体开发还处于发展阶段。除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大中型博物馆有较强的文创能力外,大部分博物馆文创产品经营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有的甚至是空白。
  我省目前文博单位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未来我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可从哪几方面着手?作为文创产品开发领头羊的故宫博物院,对陕西文博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有哪些借鉴之处?对此,《文化艺术报》记者采访了陕西省博物馆协会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安碑林博物馆党委书记王明升。 

    缺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
  对博物馆而言,文创产品是连接大众的纽带。游客将文创产品带回家,也就是“将博物馆带回家”,间接来看,这又是对博物馆的“再宣传”。去年8月中旬至9月初,由西安碑林博物馆牵头组建的“陕西省博物馆文化产业调研”课题组,调研走访了20多家不同类型的省内博物馆,而王明升也参加了这次调研。“我们去调研,县市博物馆,很多在文创产品开发这块是空白的,开拓意识太差,很多文创产品仅仅停留在初级的纪念品上,而且这些纪念品都是批量生产,同质化很严重,缺少特色的文化元素。”王明升说。
  传统的文化单位尚在事业管理体质中运营,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难以剥离,相互制约。公益性文化具有公共属性,偏重于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不以盈利为目标,“简单地说,博物馆经营收益归财政所有,自身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的动力不足,加之缺乏专项资金,人才太少,缺少相关政策扶持。免费开放使得人员工作量太大,所以研发文创产品的能动性不强。” 

  缺完整研、产、销产业链
  对于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应从哪几方面着手,王明升讲了五个方面。第一,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二是,建立研、产、销产业链。三是,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四是,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开展文创产品集中展示会,文创产品交流会。五是,加大人才培养,文物系统应培养经营和研发人才,在文创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环节,保障主动性。
  “只有在以文化事业为主,重视文化产业的条件下,将全省文博单位的人才、资源、财力整合集中,统一管理,建立一个高效团队。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让文创产品依托文化历史内涵,形成品牌,才能走的更远,受人欢迎。”提起文创产品的开发形式,王明升说,“文创产品还是要从科技、环保、生活、市场等方面着手。我有很多想法,未来我们希望能开发更多的文创产品,以西安碑林博物馆为例,如何将文创产品融入百姓生活,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碑林最著名的就是书法,我们可以将书法艺术融入大众生活,比如将《孝经》印在口杯上,新的一天刚开始,便可以看到。既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又有实用性。比如运用科技,将书法制作成动画效果,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大家如何学习书法。比如将‘昭陵六骏’通过动漫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领略唐朝骏马的风采……我们这么多文物中还有很多非常漂亮的纹式。这也是一种文化元素,可以利用到文创产品的开发上。” 

  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今年,王明升和陕西文博系统同行到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恭王府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这些文博单位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非常灵活,“要借鉴的地方太多了,首先要借鉴人家的研发政策,他们已经形成了研发链,通过对文物的故事、品相、纹饰的研究,提出适合研发的文化元素,然后由经营人员、研发人员、生产商共同研讨,最后确定哪些元素在市场有地位,然后决定是否生产。管理方面,他们拒绝承包制,自主研发并且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注册商标,进行版权授权,这种情况下既有力的杜绝了盗版仿制,又能增加收益,还可以树立品牌效应。”
  对于营销手段,王明升特别强调文创产品销售应注重“互联网+”。“故宫很早就有淘宝,如今又建立了故宫商城,文创产品远销海外,这对于博物馆来说,是很大的宣传,文创产品销售一定要注重电商平台的利用。” 

    陕西文物局推动文博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8月,陕西省文物局下发了《关于推动全省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动、鼓励支持文博单位利用文物藏品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明确全省文博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总体目标,力争到2020年50%的文物进出境展览交流项目配套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全省文化创意产品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单位超过5家、2000万元以上的单位超过2家。
  《意见》支持文博单位筛选适合发展文创产品的文物数据信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授权或监制等方式发包给生产经营企业制作销售;授权或监制的利润由版权人、二次版权人、服务商、投资商按合同约定的比例分成。支持具备条件的文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在策划文物展览的同时同步策划文创产品开发。
  鼓励文物复仿制、文物信息、文物出版、文物博览等方式助推文创产业开发;支持企业通过限量复制、加盟制造、委托代理等形式参与开发,有条件的单位要积极开发适合大众的文创产品。支持文物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提升文物旅游产品质量,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文化品位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鼓励搭建面向全行业的产品开发、版权交易等平台,借助文物进出境展览和交流平台促进陕西优秀传统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   文化艺术报记者   梁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