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29日
十八岁守寡、一手将家业建成商业帝国、被慈禧封为“一品夫人”并认作义女
陕西晚清“女商圣”安吴寡妇的传奇人生
陕西晚清“女商圣”安吴寡妇的传奇人生
  吴氏庄园内安吴寡妇的旧居
  吴氏庄园抗战时为青训班活动场所
  长篇小说《凤鸣安吴》  作  者:李媛彬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2月1日
  长篇小说《安吴商妇》  作  者:李文德、王芳闻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4月1日

  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18岁开始守寡并守节终身,因为没有留下一儿半女而无法进入夫家祖坟;她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将一个行将倒闭的商业大厦建成商业帝国,生意遍及全国;她还是一个官居胡雪岩之上的女官吏:因捐资助饷,被慈禧封为一品夫人,并认作义女。
  100年前的某个深夜,泾阳县安吴堡掌门人、秦商杰出代表——安吴寡妇周莹走完了她坎坷而富有传奇的一生。时光荏苒,如今,“娘娘”专业户孙俪将把这样一位励志传奇女性搬上荧幕。据悉,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携手华视娱乐,打造一部反映陕西人文精神的历史题材剧《大义秦商》,目前正在拍摄当中,预计明年将会播出。
 
  悲剧婚姻  17岁嫁人18岁守寡
  三原县孟店村富商周海潮之女周莹(1868~1910),17岁嫁给泾阳县首富吴尉文的独生子吴聘。过门当天她惊讶地发现丈夫重病缠身,将不久于人世。从小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周莹冷静地取消了闹洞房,用自己的爱心和医术精心护理着生命垂危的丈夫。不仅如此,周莹对婚前向娘家隐瞒吴聘病情的公公以及吴家仍是以礼相待、孝敬有加,取得了吴家上上下下的信任。
  正是她恪守妇道、遵从孝道和知书达礼的传统道德品质才促使吴尉文决定将遍及全国几十个商铺的家族生意交给这个年轻的女子打理。
  天有不测风云。过门不到一年,公公吴尉文在外出途中遇难,丈夫受不了打击,也撒手西去。失去了依靠又没有子嗣的周莹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地处理了家中大事。面对4位叔公,18岁的周莹没有退缩,她以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博得了吴家东大院管家、账房、武师等谋士的支持,顺利地接管了吴氏家族的商号、店铺、土地、房产等商业资本。
 
  接管生意 诚信仁义重信誉在商界名声大噪
  明清时期,由于政府在陕西实行“食盐中开”、“茶马交易”等特殊经济政策,令秦商再度崛起,成为明清商品经济和市场网络中活动的主体。而当时的三原、泾阳等地便是陕西商帮的中心。然而到了清末周莹打理吴家生意之时,因动荡不安的时局,秦商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开始衰败。
  但就在这种商业萧条的情况下,周莹坚守了秦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优良传统,令家族生意再次兴隆。她卖粮,亲自检查质量,动手拣杂挑沙过土;卖布亲自复尺;卖茶叶亲自品尝新陈。
  周莹一生,对商人的声誉视为生命,当义和拳运动爆发后,社会动乱,匪盗丛生,民不聊生。部分商家甚至干起了缺斤少两、哄抬物价的勾当,但周莹对此却不以为然。她千里贩粟不加价,为民解困,获得民众一致赞扬。
  经过多年在商场上的厮杀,周莹深熟经商之道。有一年秋天,棉花大获丰收,一些不良商业联合起来压低棉花价钱,令棉农很不满。但是周莹却不受其影响,坚持按照往年的市场价格收购棉花,这样一来棉农的棉花都卖给了她,而西安棉花业的龙头老大因无法向客户供货不得不求助于周莹,高价从周莹手中买棉花。周莹告诫下人,棉花今年丰收了不等于明年丰收,陕西丰收了不等于全国丰收。
  周莹在经商过程中还意识到经营土地的利弊,周莹对土地进行了变革。她将陕西境内土地仅保留了安吴堡附近600多亩水浇地,保证基本口粮需求外,其余1000多亩全部交给原佃户管理,佃户自负盈亏,纳税之后每亩地每年象征性缴纳斗粮做租金,如遇歉收或灾祸,当年租金免收,在双方自愿基础上一经签约,即日生效,20年不变。
  在中国历史上,她把土地几乎无偿让佃户耕种的决定,可谓开天辟地头一回。随后她又宣布取消所有佃户房舍租金,无偿将佃户们所住房屋划归各户所有,并对损坏的房屋进行修葺。因此,周莹不仅赢得了乡里拥戴,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寡妇商人。 

  知人善用 倚重谋士能人生意遍布全国
  周莹经商成功之道,还在于她知人善用。当时周莹身边围绕着几十个谋士能人,他们个个多谋善断、经营有方。周莹对他们恩威并用,处处倚重,很快使衰败的商号重新兴旺起来。她先后在上海、四川、陕西等地设淮盐总号分店,在甘肃设立以经营药材为主和在湖北设立以经营布匹为主的商号、店铺。
  经过她的苦心经营,吴家的生意达到顶峰。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全国108家分店,涉及淮盐、布匹、药材、米粮、油坊等各行各业。民间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可见其经营范围之大,资本之雄厚。
  在鼎盛时期,周莹开始打造她的吴氏庄园。为彰显大气,她专门派人去京城,查看紫禁城的格局,然后仿建了三进四合院,偏正共四院,称之为吴氏庄园。庄园极尽奢华,仆役人数多达2000余人。 

  捐助国家 被慈禧封“一品夫人”认作干女儿
  周莹区别于普通商人的是她头上“一品夫人”、慈禧义女的光环。在慈禧西逃之前,周莹就曾经为国家捐过10万两的军饷,并得到了慈禧亲手题写的"护国夫人"牌匾;庚子年慈禧逃到西安后,周莹先后捐银50万两,也有说30万两,被慈禧认为义女,诰封一品夫人。
  她不仅在国家危难关头慷慨解囊,对乡里更是乐善好施,成为远近闻名的“活菩萨”。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涌现出饥民大潮。同几个谋士商量后,她决定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泾阳县在修县志时,特别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
  此外,她还捐助银子,在泾阳城打了几十眼深井,解决了两万多口人、数千头牲畜的用水困难。周莹死后,吴氏家族后人不准她入祖坟,受她恩泽的乡亲们,便在渠岸择地修了一座庙,将她供为水娘娘。 

    安吴青训班 养子将庄园捐给共产党
  因没有生育儿女,周莹生前过继了吴家中院的侄子吴怀先为养子。吴怀先接手吴氏庄园后,将其捐赠给了共产党。1937年洛川会议后,西北青年训练班从延安迁到泾阳,安吴青年训练班于1937年10月开始创办,1938年春迁于当时的吴氏庄园,并将规模扩大。全国各地去往延安的热血青年都需要先到此地参加政治、军事培训。青训班的学员最多时达到1500余人,先后培训了12000余名学员,分别输送到延安、抗日前线、敌后根据地、国民党友军等地参加和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因为青训班,吴氏庄园也成了红色革命圣地,每年接待大量的游客。
  文化艺术报记者 刘青/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