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22日
广西花山岩画和湖北神农架成功申遗
广西花山岩画和湖北神农架成功申遗
  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0届会议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以符合世界遗产第iii、vi标准,顺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后的7月17日,湖北神农架也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0项。
  据悉,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展示出独特的景观和岩石艺术,生动表现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当地古骆越人在左江沿岸一带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这是目前对该传统的唯一见证。左江花山岩画中的铜鼓及相关元素与当地铜鼓文化直接相关,见证了该区域广泛兴盛的文化特色。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对记者表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处岩画类世界遗产,也是典型的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作为遗产本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不仅是38处岩画点,也包括岩画所在的山体,岩画面对的河流、台地,以及岩画周边的景观环境。“相对于一般的文化遗产,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的范围较大,保护和管理要求较高,在后期保护和利用工作中应结合文化景观的特点,充分宣传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对岩画及周边山体、河流、台地、甚至村落等要素进行整体保护。同时,由于具有突出的景观特点,文化景观类遗产的利用潜力较大,应在保护的前提下统筹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造福百姓。”刘曙光说。
  据了解,作为申遗文本和管理规划编制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自1991年开始介入花山岩画本体勘察和保护工作。从2005年开始分3期开展了宁明花山岩画保护工程的方案设计及施工指导,2013年起相继承担起涉及花山申遗的一系列专业咨询工作,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成功申遗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和技术支撑。
  湖北神农架此次也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神农架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其生物多样性弥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空白。神农架遗产地内有3767种维管束植物,590个温带植物属,共有205个本地特有种、2个特有属和1793个中国特有种。现已记录脊椎动物600多种,包括哺乳动物92种、鸟类399种、鱼类55种,爬行类53种、两栖类37种。已发现昆虫4365种。遗产地内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如川金丝猴、金钱豹、金猫、豺、黑熊、麝、中华鬣羚、金雕、白冠长尾雉和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等。神农架一直是科研热点地区,在植物学研究史上有重要意义。19-20世纪一些著名的国际植物学专家在本地区开展了植物采集活动。1884年至1889年本地区新记录物种超过500个。
 
  链接: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由岩画密集分布、最具代表性的3个文化景观区域组成,包含38个岩画点(共109处岩画,4050个图像),岩画所在的山体和对面的台地,以及约105公里左江、明江河段,面积总计6621.6公顷。
  神农架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为大巴山脉东段组成的中山地貌,是东部平原丘陵向西部高原山地的过渡区以及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区。神农架山体高大雄伟,峡谷纵横深切。山峰多在海拔1500m以上,其中,神农顶海拔3106.2m,为大巴山脉主峰,也是华中地区最高点,号称“华中屋脊”。神农架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存有全球北纬30度带最为完好的北亚热带森林植被,被誉为北半球同纬度上的“绿色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