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01日
陕西12件群众文艺作品入围十七届“群星奖”
陕西12件群众文艺作品入围十七届“群星奖”
  入围决赛4件作品
  板胡与鼓《丝路欢歌》
  演出单位:陕西省艺术馆和府谷县文化馆
  《丝路欢歌》以新颖的构思将板胡与鼓等打击乐巧妙结合,展示了大三秦的风采,让人感受到陕西走向世界的气魄以及新丝路欢乐腾飞、发展的新景象。
  群舞《岁月拴马桩》
  演出单位:陕西省艺术团和志丹县文化艺术中心
  该舞蹈角度独特,以极具陕西历史特色的拴马桩为题材,通过演员的演绎,展现了人与桩的对话,岁月的穿梭。
  秦腔小戏《哎呀呀》
  演出单位:渭南市临渭区文化馆
  小戏《哎呀呀》通过一位县委书记深入基层,明察暗访低保政策在农村落实情况的特殊场景,塑造了一位心直口快且富有正义感的乡村妇女形象,折射出当今中国基层政权中存在的某些不正之风,同时也刻画了一位心系百姓、走群众路线的好书记形象。
  关中曲子《沙海情话》
  演出单位:陕西省艺术馆
  关中曲子《沙海情话》以普通农民郭老汉对去世老伴的思念之情为主线,追述了郭老汉与老伴沙海相伴30年,共同植树造林5万亩,让家乡万亩沙漠变绿洲的感人故事。 

  入围复赛8件作品
  表演唱《清风盈门》
  演出单位:西安群众艺术馆
  《清风盈门》直切反腐倡廉主题,巧妙地采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绕开正面独辟蹊径的办法,形象地说出了倡廉的重要性。采用民歌、美通相结合的演唱方式,舞台呈现轻松活泼,旋律朗朗上口。
  男声独唱《天下黄河九十九》
  演出单位:陕西省艺术馆
  《天下黄河九十九》以质朴的语言和富有陕北地域特色的曲风,表达了陕北人民对黄河母亲的热爱与颂扬。编创人员在吸收借鉴传统陕北民歌元素的基础上,将交响乐和唢呐融合在歌曲之中。
  少儿舞蹈《面花花》
  演出单位:陕西省艺术馆小明星艺术团
  《面花花》取材于关中民俗中的“满月面花”,表现外祖母为出生满月的外孙做面花、送面花的情景,有贺喜、祝福的意味,也期愿小外孙像面花一样白白胖胖、喜庆吉祥。舞蹈作者从捏面花、蒸面花、送面花等生活细节中获取创作灵感,将生活与舞蹈巧妙融合,让“满月面花”生动传神地再现在舞台上。
  群舞《汉江妹子》
  演出单位:安康石泉县文化馆和安康市群众艺术馆
  《汉江妹子》讲述一群年轻姑娘提着竹篮,结伴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去往美丽清澈的汉江畔洗衣裳。一个年轻的母亲一边要照顾背上的孩子,一边忙碌着洗衣裳,同行的姑娘们争先恐后地去帮忙,在其乐融融的劳作中嬉戏。
  小品《情感营销》
  演出单位:西安市群众艺术馆
  小品《情感营销》讲述了一个保健品推销员和一个大妈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通过诙谐幽默的叙事手法,讽刺了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缺失,作者希望唤醒和谐美好、互信互爱的人间真情。
  小品《扫雪》
  演出单位:绥德县文化馆和榆林市群众艺术馆
  小品《扫雪》以弘扬主旋律,体现正能量为主题。由主人公郝大爷扫雪这一生活小事,引发出了邻里之间的一场争议。最终老两口以“做好事难,但我们一定要继续做”给观众以鼓舞和激励。
  陕北说书《乐三边》
  演出单位:靖边县文化馆和榆林市群众艺术馆
  《乐三边》表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陕北三边(定边县、靖边县、安边县)地区老百姓生活乐、精神乐的新生活、新风貌。作品采用地道的陕北方言,曲调唱腔热烈欢快且富有感染力,巧妙融入了陕北民歌、快板等元素。
  陕西说书《王大妈做鞋》
  演出单位:陕西省艺术馆
  《王大妈做鞋》讲述了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途经王家村借宿,朴实善良的村民王大妈看到主席天寒地冻穿着一双旧鞋十分心疼,就连夜为主席做了一双新鞋,真切表现了陕北老百姓对毛主席的深情。
  文化艺术报记者 刘青/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