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荣誉市民娜塔莎女士 《喀秋莎》在中国已经被广为传颂,但陕北民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在俄罗斯却鲜有人知。西安市荣誉市民、陕西师范大学俄语中心俄方主任娜塔莉·察廖娃女士(她更喜欢中国朋友叫她娜塔莎)和她的中方朋友孟霞等人,把一些经典陕北民歌翻译成俄文,希望这些陕西文化元素能在俄罗斯大地上开花结果。
2009年11月,娜塔莎参加“2009欧亚经济论”,这是她第一次到中国,到西安。她主要担负翻译任务。也就是那个时候,她认识了陕西师范大学的俄语老师孟霞。她告诉孟霞,西安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与其他城市不一样;西安也是一座有着蓬勃发展前途和创造力的城市,她很爱这里,很想留下来工作。
“我来到了陕西师范大学,看到了这所大学的图书馆,感受到这是一座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高校,我也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学生,我想让更多的人也喜欢我,喜欢俄罗斯和俄罗斯文化。”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决定时,娜塔莎如此说。
很快,娜塔莎以渊博的知识和难得的敬业精神赢得尊敬。她的学生约翰说,自己原来压根就不喜欢俄语,但却考了俄语专业,再加上那阵子感情上也有一些问题,这些都让他很郁闷。为此,他的妈妈专程从东北老家来看望他。
娜塔莎和约翰的妈妈沟通了很久,她告诉约翰的妈妈,约翰很有语言天赋,一定要坚持。娜塔莎又牵着约翰的手,给他讲人生、讲感情、讲如何对待学习。娜塔莎的行为让约翰发现自己并不了解俄罗斯文化,因为他敬爱娜塔莎老师,喜欢上了俄罗斯人,所以了解并爱上了俄语。约翰说:“她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告诉我如何做人、做事,陪我修改论文到晚上10点多,还要带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她的这些付出都来自于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对中国的爱,她把爱带到了这里。”
除了教学,娜塔莎还搭建起了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交流之桥。在第七届俄罗斯世界大会上,陕西师范大学俄语中心在全球100余家俄语中心中脱颖而出,被俄罗斯世界基金会评为最佳五个中心之一。俄罗斯文化展《盛开在伊万诺夫州大地上的俄罗斯图案》在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开幕,期间有珠宝、刺绣品、女装、陶瓷制品等100余件文化精品展出。俄罗斯伊万诺夫化工大学与陕西师范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希望未来能够增进两校乃至两个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成为中俄优秀大学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使广大学生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最大受益者。
娜塔莎还参加了多届欧亚经济论坛,每次都是免费修改各种稿子。
“我来自西安,来自陕西师范大学!”不管在什么场合,娜塔莎都喜欢这样介绍自己,在她心里,已经把西安当成了家,尽管她的家人们都在莫斯科,她每年只能回去两次。如今,她又和她的同事们干着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已经把多首陕北民歌翻译成俄文,其中就包括《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她还计划出版一本俄文版书籍《梨园百戏》,打算把秦腔推向俄语系国家。
文化艺术报记者 王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