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面有不少地方已经透露了《西游记》编写者们的意图。我们古代的名人和学者们从《西游记》的表面上早已告诉我们:如是说读《西游记》的人,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因此不难看出编者们是应用了三教中的根本精神来教化我中华之人。也就是在《西游记》中多次提到我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所以永堕幽冥,受那许多碓捣磨舂之苦,变化畜类。有那许多披毛顶角之形,将身还债,将肉饲人。其永堕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故也。
在《西游记》中教化的内容比比皆是,其包括我们一生做人准则。下面列举书中有关部分教化的内容:
《西游记》第一回中描写到:乃是南赡部洲地界,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第八十七回中孙大圣劝善施霖、风仙郡冒天止雨,玉帝的做法,牵连了多少百姓,打杀了多少生灵,不仅仅是人,你说玉帝有没有法度。民间皇帝也得讲个法度,玉帝比凡间帝王都乱杀无辜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请看在书中描写到:斋毕,唐僧谢了斋,却问:“郡候大人,贵处干旱几时了?”郡候道:“敝地大邦天竺国,凤仙外郡吾司牧。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另外,第九十六回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贵。这一回的教化点至少有八九处。第八十七回的故事中,共有十几个教化点。主要是教育敬天礼天礼佛,不做伤天害理之事;天之怪罪之事作善可解;以为人有善念,天必存之,庶几可以回天心,解灾难也。咱们在看看唐太宗地府魂游,太宗道:“是那十八层?”判官道:“你听我说: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寂寂寥寥,烦烦恼恼,尽皆是生前作下千般业,死后通来受罪名。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哭啼啼,凄唆惨惨,只因不忠不孝伤天理,佛口蛇心堕此门;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皮开肉绽,抹嘴咨牙,乃是瞒心昧己不公道,巧语花言暗损人。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战战兢兢,悲悲切切,皆因强暴欺良善,藏头缩颈苦伶仃;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脱皮露骨,折臂断筋,也只为谋财害命,沉沦永世不翻身。一个个紧缚牢拴,绳缠索绑,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正是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唐太宗随着崔判官、却来到“六道轮回”之所,唐王问曰:“此意何如?”判官道:“陛下明心见性,是必记了,传与阳间人知。这唤做‘六道轮回’: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它十分清楚地宣扬了我们古代人们普遍认知的生死报应轮回的基本观,它教化了我们不知多少亿万万凡间之人。
文中诗句中提到唐代“福荫应传十七宗”。可能指朱棣在侄子手中夺取的皇位,用这种说法来圆场。如是说朱棣是第二宗,唐代实质上是二十多位皇帝。而他的侄子先当了皇帝,那成何体统。“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对永乐大帝来说,这是一句理直气壮的话。因为其一,朱棣的大哥、二哥、三哥没来得及也就是没有当皇帝就去世了,这时候的真正老大就成为老四朱棣了。其二,老大的儿子朱允文是朱元璋的孙子辈,你不能跨宗做皇帝。况且唐太宗做皇帝是玄武门之变,杀了他大哥和弟弟做的皇帝,所以又在书中出现太宗地府魂游时,遇到他弟兄揪住世民要索命。朱棣没有杀兄弟们,朱允炆想把叔叔们都清除干净。因此,永乐皇帝不承认四年的建文朝,把建文朝归为洪武年。所以说,又如书中暗示的那样,唐太宗地府魂游醒来后讲到:“正行时,人马无踪,又见那先君父王与先兄弟争嚷。”争嚷什么?读者去想,这就是编者们的高明之处。
咱们再看看文中描写李翠莲归阳,借唐太宗御妹之体,还魂后那宫主在里面乱嚷道:“我吃甚么药!这里那是我家!我家是清凉瓦屋,不像这个害黄病(形容黄琉璃瓦的宫殿像得黄疸病一样)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门扇!”这些禁语,编者竟敢说皇宫的宫殿房屋是“害黄病”的。这不就清楚地说明这些编者是皇帝身边的心腹。总之,《西游记》中贯穿了无法统计的各种教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