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06日
《陈忠实的人与文》
《陈忠实的人与文》
  《陈忠实的人与文》 作者:李清霞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时间:2013年10月
  《陈忠实的人与文》意在解决以下问题:
  一、陈忠实如何从一个回乡知青、农村基层干部成长为优秀的作家,从个人命运遭际探寻作家文学创作的动力机制和源泉。
  二、陈忠实如何走出“文化大革命”文化审美模式及叙事模式,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与文体风格。
  三、《白鹿原》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思想艺术价值,兼及作家艺术超越的可能性。
  四、陈忠实散文创作及21世纪以来短篇小说创作的价值与评价。
  五、作为文学现象,陈忠实和《白鹿原》的社会意义与文化符号意义。
  陈忠实是“文化大革命”前开始创作的陕西作家,他秉承“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文学信念,完成了从回乡知青到专业作家的蜕变,其代表作《白鹿原》被誉为“民族秘史”。
  《陈忠实的人与文》是第一部全面考察陈忠实及其创作的“评传性”学术专著,时间跨度从“文化大革命”前直到21世纪,写作门类涉及小说、散文和创作谈等。全书以翔实的资料,严密的论证,质朴而晓畅的文字,系统地梳理了陈忠实文学活动与创作经历的总脉络与全过程。将陈忠实及其创作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其成长经历与创作经验的总结,探寻其创作的艺术规律和文学价值,从而对陕西当代文学创作的流变进行宏观把握,勾勒出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特别指出了陈忠实的创作经历对未来作家成长所具有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陈忠实的人与文》以评带传,通过对《白鹿原》等作品的分析阐释,探寻陈忠实的生命体验史和精神裂变史,以反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及其对陈忠实文学创作的影响。这种“作品——作家——社会”的逆向思维和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