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06日
陈忠实短篇小说集《白鹿原纪事》
陈忠实短篇小说集《白鹿原纪事》
  出版:四川文艺出版社  时间:2015年8月
  陈忠实说:我的生活场就是白鹿原。
  《白鹿原纪事》是陈忠实“闭关”乡下潜心写作时期创作的作品。陈忠实的老家在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这是南倚白鹿原北临灞河的小村落,全村不足百户人家。村里每一家的后院都紧紧贴着白鹿原的北坡。横亘百余华里的高耸陡峭的塬坡遮挡了电视信号,电视机在这里也只好当收音机用,只能听听新闻和音乐之类。天然的僻静,适合沉心静气地思索和精雕细刻地写作。灞河不断流的时候,河川清澈见底;还有错落的农舍,一堆堆的柴火或麦草垛;平展宽阔的庄稼地;河边、塬坡上有树林,那里有狐狸、獾、稚鸡、呱啦鸡、猫头鹰等等。
  当陈忠实身处此境之时,正直强悍表象背后的温情柔软让人感动落泪的“马罗大叔”出现了,狡黠虚伪却因曾经动荡的社会背景而显得可爱睿智的“鬼秧子乐叔”出现了;“到老白杨树背后去”的声音也回响在耳边……正如他在《我的文学生涯》中所说,“我进入这个世界,就把现实世界的一切忘记了,一切都不复存在,四季不分,宠辱皆忘了。我和我的世界里的人物在一起,追踪他们的脚步,倾听他们的诉说,分享他们的欢乐,甚至为他们的痛心而伤心落泪。这是使人忘却自己的一个奇妙的世界。”
  陈忠实立足于这一派田园风光中,开始用本色的语言描绘白鹿原上发生的故事。李清霞教授在《陈忠实的人与文》中指出,《兔老汉》《山洪》《窝囊》《轱辘子客》《害羞》《两个朋友》《舔碗》等作品在思想文化主题、叙事技巧、人物关系、美学追求等方面都与《白鹿原》的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窝囊》中的张静雯就是《白鹿原》中的白灵,故事原型是革命烈士张景文的英雄事迹。她出身老财东家,接受了新式教育,随后产生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参加革命,结果却在肃反运动中被当作特务活埋。而《舔碗》则抽出了《白鹿原》中黑娃打短工的一段经历,引出了农民生活中一种“舔碗”的旧习,并因此形成冲突:一方面旧思想认为这是美德,是“勤俭致富的法宝”;而另一方面则反映出这种行为在人的生理本能与内心尊严上的双重逆反。……由此可见,《白鹿原纪事》与《白鹿原》是剪不断的,它不仅补充细化了《白鹿原》中的一些人物故事,而且讲述了更加广阔的历史时空中白鹿原上的人物和故事,更全面地展现了白鹿原地区的人情风貌以及白鹿原人的精神内核。
  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故事却无法讲完,一代一代的人们如同一茬一茬的麦子生生息息,传承着人们心灵中的美好。《白鹿原纪事》正是陈忠实先生讲给我们他的生活场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