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维佳 《山高水长任逍遥》 纸本设色 69cm×180cm 2025年
严维佳 《北国初雪》 纸本设色 69cm×180cm 2024年
严维佳 《无题》 纸本设色 28cm×58cm 2021年
严维佳 《大江东去》 纸本设色 28cm×58cm 2021年
严维佳 《渭北孙塬雪霁》 纸本设色 138cm×69cm 2020年
严维佳 《嘉陵江渡口》 纸本设色 67cm×45cm 2020年
严维佳 《山水之间》 纸本设色 50cm×50cm 2019年
严维佳 《终南竞秀》 纸本设色 69cm×138cm 2025年 对于学画,我原本是无意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承认,它已经成了我精神上的陪伴,成了我生活中的诗和远方……2015年秋,我有幸见到了著名国画大师、长安画派代表人物赵振川先生,先生对我的经历很感兴趣,在先生的关心鼓励下,我拿起毛笔,从《芥子园画谱》入手,临“四王”、黄宾虹、赵望云、方济众、赵振川先生的经典作品。次年,我有幸成为北京大学赵振川中国画高研班的第三期学员。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说的是虽有名师指点,但平时还得靠自己的坚持与坚守。只有将坚持形成一种习惯,把坚守作为一种信念,两者融合,才能催生出持之以恒的动力和毅力。我知道,犹如中国画讲积墨,就是积累的积,只要日积月累,就能功到自然成;只有坚持坚守,才能收获满满!
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讲的是“师从古、师心源、师造化”三种形式缺一不可,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创作过程。学习中国画,传统很重要。长安画派更要求在临古的同时,要不断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反映生活、反映时代、崇尚自然、不重色彩、讲求笔墨。我常年在关中平原、渭北高原和秦巴山区工作,有对普通百姓、乡土人文、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的感悟,在临摹的同时,也画了一些小品。
在先生眼里,世上本无什么天赋、天分,只要在学艺的道路上勤奋和坚守,时间会给予你回报,勤奋会给予你灵感,坚守会给予你成功。
作为著名评论家张渝先生笔下的“补述者”,我庆幸自己的选择,幸福不是查漏补缺的小有所得,而是个人能力的全面展现。就像烤薯店里的烤薯,不为上宴席,却是百姓最爱!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寻求生活中的一方净土,追求精神上的一方静谧,重拾年少时的一些爱好,探寻艺术中的物华之美,也算是对人生的充实与慰藉。留念倏忽成往事,蓦然回首,唯有残烛伴夕阳。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学画会让你的生活充满美的享受。诗人邓攀先生为我写下诗歌:
闲来写幅青山,
静时落笔云端;
采得人间颜色,
且来纸上修禅。
数支秃笔,
三更灯寒,
提腕还觉行笔难;
手上茧厚,
屉内墨短,
胸中方能书波澜。
谁云吾痴,
个中真味,
智者近水仁近山。
君来矣,君且看:
春风十里桃花扇,
夏浓骤雨拍阑干,
秋水横波眉峰蹙,
冬雪孤舟钓江寒。
这般好时节,
尽在掌上观。
丹青寄远志,
纸砚留近思;
寸心入鸿蒙,
愿把大千瞻。
有道是人生白马秋蝉,
欲借松风明月,
共君快意几番,
画路入心潭!
(本文节选自严维佳《画路心潭》,标题为编者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