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1日
张弛有度 妙合神形 ——谈姚朋魁的花鸟画创作
○ 刘万鸣
姚朋魁 《望春》 纸本设色 45cm×35cm 2022年

姚朋魁 《杂画册》之一 绢本设色 45cm×35cm 2024年


  朋魁作画在笔法上十分讲究,这得益于他研读硕士期间在中国美术学院受到的专业训练。国美的教学是极尊重传统的,注重塑造学生对传统笔墨的驾驭能力。因此,传统笔墨的巧妙运用成为朋魁花鸟画的一大特征,其作品对传统绘画的继承与运用,明朗而突出。
  他的花鸟画强调笔法力度,他描绘的一花一草、一枝一叶,在强调造型的前提下注重形与笔墨、书写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是他创作的可贵之处。另外,朋魁的画又特别讲究求“意”,这种对“意”的追求,我想应该也和他早期接受中国美术学院的教育有关。后来,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这里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使他的画风有所变化,但他绘画的根本主线没有变,依然追求对中国画笔法的运用,这是可贵的一面。中国画根本在于表达“意”,“意”与“境”相通。朋魁的画注重对“意”的表达,他依托的是中国画“脱形又依形”的“似与不似”之理,在这方面把握得极为准确,尤其在刻画鸟的动态时,既依托于形,又离开形,将鸟的神韵乃至细微情态生动呈现,这是其创作的又一可贵之处。
  此外,朋魁专注读书,尤重古籍,这是当下青年学子极为可贵的习惯,因为我们现在的绘画虽倡导回归传统,却常与传统存在距离。唯有深入研读古籍,在古籍中探寻中国画的深层特征,才能真正把中国画的精神传承下去。当前文艺界倡导“守正创新”,“正”即要我们守住传统文化中精致、纯粹而正大的精神能量。作为文艺工作者,应深入理解并践行这一思想,才能真正使作品既有深度亦彰显时代精神。
  姚朋魁在中国画创作中,将传统与生活有机融合,前景广阔。其作品已受到专业机构与藏家的关注。望他持续秉持这样的创作理念与精神,其艺术潜力无限而宽广……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