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演出现场 成艳妮 摄 秋雨连绵,三秦大地的文化活动热度却丝毫未减。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从西安的剧场展馆到各地市的社区广场,全省各地高品质文化惠民活动如火如荼,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
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经典秦腔剧目连日上演。10月5日下午2点,尽管阴雨连绵,尚朴社区秦音社的演出现场早已坐了不少观众。折子戏《断桥》《花亭相会》等经典唱段接连登场,台下掌声、喝彩声和淅沥雨声交织,构成节日里独特的动人乐章。
81 岁的高连鹏老人一手打伞、一手提着热水杯和马扎,从电视塔附近乘坐地铁赶来。“咱这老陕,一辈子就爱听个秦腔!算上今天,我已经连续来了5天。”戏楼前,像他这样风雨无阻的忠实戏迷比比皆是。
观众的热情也深深感染着台上的演员。“看到这么多观众冒雨前来,作为演员,我们唯有更卖力地唱好每一出戏!”秦音社的韩西斌老师激动地说。据不完全统计,假期内易俗社文化街区共演出经典秦腔剧目36出,吸引近9.6万游客现场观赏,更通过云端直播吸引了超214万人次在线观看。
同一时间,西安朝阳门环城公园内,西安三意社的惠民演出同样人气旺盛。演员们在雨中表演着《火焰驹》《周仁回府》等经典唱段,观众们或撑伞或披着雨衣,不时爆发的喝彩声,与西安城墙的青砖黛瓦共同构成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室内文化展馆同样迎来参观热潮。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在双节期间推出的5场艺术展览,共吸引现场观众超2.5万人次。同步推出的 36 场公共教育活动,现场参与人数近5000人次。3楼的拓印体验区常常排起长队,观众们亲手执锤蘸墨,感受金石拓印的独特质感。“寻找隐藏的汉字”“汉字翻翻乐”等趣味活动,以游戏化形式拉近大众与书法艺术的距离,实现古今文化联动。西安美术馆“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特展日均接待观众超6000人次,众多家长带着孩子走进美术馆,在经典画作中沉浸式感受中华美学精神。亮宝楼的“泥境——梅墨生同门弟子瓷器书画作品展”则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
双节期间,全省各地的文化活动也异彩纷呈:宝鸡市书法家协会成立 40周年会员优秀作品展、榆林市“家国同梦 双节共欢”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安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群众文艺展演、铜川市“礼赞国庆·乐享非遗”文艺“六进”志愿服务活动、2025 咸阳“福园杯”全国福文化剪纸与农民画精品展……从户外戏台到室内展馆,从传统秦腔到当代艺术,陕西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共同绘就了一幅文化惠民、乐民、育民的生动画卷,交上了一份亮眼的假日文化答卷。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成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