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6日
《大河源》(连载67)
○ 阿来
  —— 针对固定沙地情况,采取“围栏封禁+灌草复合补植+综合管护”技术模式,通过封禁管护保障草地逐步自身修复,适当辅以补植措施提高林草植被盖度,逐步恢复为自然草地,防止其向半固定沙地或流动沙地转化,治理后植被盖度提高,地表逐渐稳定,起到了固沙、保水的作用。
  —— 针对露沙地情况,采取“围栏封禁+草种补播+综合管护”模式,在一定期限内禁止牲畜活动,适当补撒草种,使其通过休牧、禁牧恢复草地生态功能。
  —— 针对高寒气候情况,采取“草帘沙障+围栏封禁+草种补播+综合管护”模式,以草帘覆盖流动沙地上,保温保水,下方施肥、撒草种,改善草种生长微环境。
  —— 针对扶贫效益低下情况,采取“治沙+种草+扶贫+发电”模式,引入企业建设光伏电站。电站的生态效果,在共和盆地我已经见识过了。确实实现了扶贫、治沙、绿色能源的融合发展。
  —— 针对草质退化、牲畜超载情况,采取“奖补+禁牧+轮牧+改良”技术模式,2011年以来,全县实施禁牧3206万亩,草畜平衡3628.1万亩;建设标准化草场1.6万亩、省级国定监测点4个。全县累计减畜 89.05 万个羊单位,超载率降低到19.08%。全县草原理论载畜量提高到 159.42万个羊单位,植被进一步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目前,一个更宏大的规划正在调研论证,那就是建设黄河上游最大水资源涵养地——生态价值最大化的若尔盖国家公园。一支科技工作者队伍,正在四川境内的黑河、白河、贾曲流域,进行广泛细致的地理、气象、水文和生物资源的摸底调查。
  走上一座高山柳沙障覆盖的沙丘,看那些方格中正在恢复的植被。一个个补丁一样的方格中,耐旱的铁线莲、绣线菊之类的灌木在生长。灌丛下面,固化的沙土表面形成了生物结皮。
  生物结皮是一个科学术语。又称生物土壤结皮或土壤微生物结皮。是由微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隐花植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粘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区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生物结皮的存在对沙漠的固定、土壤表面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土壤抗风蚀水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结皮也是沙漠植被演替的先锋,对促进沙漠植被演化具有重要作用。
  我在沙丘上看到了这种可喜的植被演替。看到苔藓结皮间,长出了草。蔓生的角茴香,匍匐茎上开出了许多小花。很快,它们就要结出众多的种子,在风中播撒。我还看到了土壤长出生物结皮后,其间有针茅属和风毛菊属的草本在生长。人工治理在先,现在,这些沙丘已经到了可以用草和灌丛的生长自我修复的阶段。不过,恢复到别处那样的丰茂草地,还需要很长时间。
  河谷那一边,西北风不往那里吹送沙尘那个方向上,草原依然生机盎然,靠近山丘,是一群羊,靠近沼泽,是长腿的水鸟在闲步,在伸颈鸣叫。
  那天晚上,宿在第一湾的一家民宿。
  楼上房间是全玻璃屋顶,望得见天上银河旋转。
  和主人聊天,他们以前是军马场的牧工,现在,经营民宿之外,还经营着一个马场,养河曲马。如今,军队不需要马了,牧民出行放牧,多以小汽车和摩托代步,也不大需要马了。但当地人还是保持着对马的热爱。每年,还会举行赛马会,还在力图保持一种与马相关的古老文化。所以,他的马还有小小市场。
  起个大早,上到面向黄河第一湾的那道山梁上。
  草很密,不断碰落的露水很快就打湿了鞋,打湿了裤腿。但这阻挡不了我的脚步。
  突然,一只野鸡尖叫着从脚下飞起。
  我吓着了它,它也吓着了我。
  野鸡飞得太快,很快就飞过了上方山梁,只能从那灰白的颜色和叫声,猜是一只藏雪鸡吧。看到草窠下的窝里3枚绿皮的蛋,我加快脚步走开,希望这只野鸡在窝中热度散尽前赶紧回来。我走出去有100多米了吧,就看见那只野鸡又飞回来了。
  又遇到一只在洞口张望的旱獭。我们互不相扰,错身而过。
  只有看见开花的草,我不用回避,可以停下脚步观察一番。
  一丛矍麦,一株木香,一片黄芩,一片珠芽蓼。还有翠雀,还有扁蕾,还有棱子芹。酸模叶上,蜗牛爬过,黏稠的体液留下条条痕迹。蜘蛛在高草间结了网,清冷的早晨,蚊虫还没有出动,网上张挂着的只有晶亮露水。
  我到山梁上了。
  30多年前,我也曾在远眺,留下过诗句:
  “我的双脚沾满了露水,我的情思去到了天上。”
  东方天空,太阳即将升起,朝霞一派耀眼金红。
  西望,一抹隐约的黛青色山脉,应该是阿尼玛卿,雄浑山势没入了浩茫草原。黄河银光闪闪,大转弯,向东,再向北,再转向西。在四川省阿坝与若尔盖,和甘肃省的玛曲与碌曲,四县间的大草原上画出一个优美的弧形。就在我所站立的这座叫索克藏的山脚下,向北而来的黄河接纳了东来的支流,白河,就直正转过身掉头向西回青海省去了。
  白河入黄河处,河道稍许端直,一边是陡直的黑土岸,一边是平缓的长满柳树林的滩,它从东向西而来,在这里与黄河相遇。两水相会处,宽广的黄河正在转弯,从东南向西北,白河水一路过来,顺势一推,似乎就打消了黄河另觅去路的念头,就和白河水一路向西去了。黄河还要回去,去接纳湟水和其他水,去造就河湟之间的那一部分青海。
  在这个大转弯上,黄河流经若尔盖148.7公里,在这段行程中,先后与白河和黑河相遇交融。就在这一段行程中,若尔盖湿地、白河和黑河,每年为黄河补水量达44亿立方米,占黄河兰州断面平均径流量的14.3%,占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7.58% ,是名副其实的黄河蓄水池,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