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A01版:头版
第A01-1版:欢迎订阅2025年文化艺术报
第A02版:龙首文苑
第A03版:地市
第A04版:要闻
第T01版:国画周刊
第T02版:国画周刊·专题
第T03版:国画周刊·专题
第T04版:国画周刊·画学天地
标题导航
从石间到纸上 ——唐代石刻拓本书法研究与创作展
前言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3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言
〔唐〕 《颜家庙碑》 纸本拓片 241.5cm×127cm 刻石时间:780年
张利安 《节临〈郭虚己墓志〉》 纸本墨书 139.5cm×35cm 2025年
〔唐〕 《晋祠铭》 局部纸本拓片 刻石时间:646年
到了隋唐,书法有了温度和激情,变得润泽起来,法度贯穿在情绪和个性之中。继甲骨文的深邃及沉着,篆法的中正和严谨,汉隶的巧妙与优美之后,唐楷承北朝魏碑之雄健和二王之秀丽,经科举催化定型到个性审美注入的艺术突破,成书法史上又一高峰。
而今,斑驳碑拓中文字内容及书法艺术气息感染和影响着后人。遥想古昔,上碑者法度森严,书家文化修养及审美上有着风骨和气度的追求。在点线交织错落中抒写朝代更迭、世道演变和人间沧桑,体现着人类充分的情感表达,在疏密、缓急、抽象文字符号间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透析其中奥妙和浩瀚信息,获得无穷想象及精神上的升华和滋补。金石碑刻文化赋予的这种久远历史标识和艺术凝练,使人思古之幽情,启今之智睿。
书法的功能演变和道法精进源自人类求新求变的永恒特点,虽受限于朝代更迭的意识形态,但凝结现实人文的审美追求,呈现出艺术在地理念、道德时空风尚和书家内心祈愿的繁复深刻的社会画像。
碑拓展现出书法文字魅力,将其活化,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人们浸润其中,“以文铸魂,以文传脉,以文育人,以文润心”,把意向、象征、哲思等精神内容融汇于万千世界,日月星辰,国家社会,人们生活和个人情志之中,衍生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书法文化新形态。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 王潇
2025 年8月16 日
〔唐〕 《碧落碑》 纸本拓片 210cm×105cm 刻石时间:670年
〔唐〕《龙角山碑纪圣铭》局部纸本拓片 刻石时间:729年
〔唐〕 《王庆墓碣》 纸本拓片 159cm×20cm×8 刻石时间:720年
张红春 《节临〈晋祠铭〉》 纸本墨书 69cm×138.5cm 2025年
〔唐〕 《栖岩寺智通禅师塔铭》 纸本拓片 63.5cm×87cm 刻石时间:754年
钱松君 《节临〈王庆墓碣〉》纸本墨书 180cm×97cm 2025年
岳奇 《节临〈碧落碑〉》 纸本墨书 180cm×97cm 2025年
〔唐〕 《廻元观钟楼铭》 纸本拓片 60cm×124cm 刻石时间:8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