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0日
墨耘·曾广闲文专栏
华山问道(8)
○ 墨耘
  心之道:逍遥一境
  登上华山之巅,内心忽然浮现起“八百里秦川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和金庸笔下华山二次论剑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的感慨。华山之险,冠绝五岳;华山之奇,独步天下。然而,其最深邃之处,却是心之道。从陈抟老祖的“睡功”到贺志真凿壁求道的执着,华山的一石一洞、一观一亭,皆暗藏“心之道”的玄机——以险砺心,以静观道,以无为达自然。
  华山的心之道,是险峻山石间流淌的云海禅意,是铁索悬壁处淬炼的精神超脱。它以“逍遥一境”为终极追求——既非征服外物的狂傲,亦非避世隐逸的孤高,而是于天地奇险中寻得内心的澄明与自由。这一境界,既承道家“无待而游”的哲学精髓,又融华山剑宗“以剑炼心”的武道智慧,成为华夏文明中独树一帜的精神图腾。此行因时间原因,没能攀爬“鹞子翻身”,但远望过去,云雾中隐约可见它在那里自由翻腾翱翔,不由得对逍遥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它不是逃世避尘,而在于心无所执,随山势高低,随云卷云舒。
  华山的心之道,最终超越宗教,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隐喻。东峰观日,见朝阳破云时金光泼天的壮丽;西峰赏霞,悟夕阳沉坠时万物归寂的宁静;南峰凌虚,感绝壁栈道外身心悬空的超然;北峰览雾,观云台聚散间世事浮沉的幻影。山不动而景自新,心无系而神自远——原来逍遥的真味,是心无住而行云自在卷舒:既不必逃遁红尘,亦不必强攀顶峰;山势高低皆成韵律,云雾舒卷皆为文章,可谓“一抹逍遥乘鹤去,万峰青霭共霞游”。
  何为华山之道,一定是千人千悟。以我的登山经历来看,它包含在“一石、一瞬、一帘、一境”之中,让内心于敬畏中激发斗志,于兴奋中感悟逍遥,于激荡中复归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