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傅山 《断崖飞帆图》 纸本水墨 169cm×46cm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号公它、啬庐、朱衣道人等,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曾为明诸生,入清后守节不仕,遁入道门。其子傅眉亦受其影响,不仕清廷。父子二人以行医售药、卖字鬻画为生。
傅山学识广博,其书博综约取、出入诸家,复于金石碑刻中得其意趣,主张“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可谓清代碑派书法理念的先行者。他所追求的丑拙、支离的审美情趣,虽然源于个人的偏好,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其强烈的遗民情怀影响。
傅山的绘画与书法展现出同样的美学观,其所言“觚觚拐拐自有性,娉娉婷婷原不能”之意,和他“四宁四毋”的书法观颇为近似。
其传世画作如《断崖飞帆图》《绝壁古刹图》《乾坤草亭图》等中碎片化的布局、奇峭纷杂的山石,都传达出他对“支离”这一美感的追求;而朴拙有力的笔墨线条、荒寒萧疏的意境,则渲染了他对山河破碎、异族统治的无奈与落寞。
(郑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