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玻璃窗上鲜红的窗花绽出笑颜,静述着时光的秘密。
爷爷是一名手艺人,擅于剪窗花。小时候的我,经常沉醉于喜庆的窗花之中,爷爷见我如此痴迷,便想把这手艺传给我。可当我长大后才发现,落后的窗花早就被时光遗忘,于是我便总嚷着:“不学了!不学!”
春节期间,老师偶然让我们剪一张窗花。可当我再拿起剪刀和红纸时才发觉,小时候学习过的技法早就忘得一干二净。我只得向爷爷求助。爷爷看看我慈祥地笑了笑,便慢慢握起我的右手,一步步教我剪窗花。流畅的刀法,精致的雕刻,时间在镂空的窗花中溜走。抬头看到爷爷,他的目光仍十分柔和,眼眸中映出红纸。他手中的剪刀正编织着文化的故事。我凝视着那张红纸,往昔的故事里总少不了它,原来这抹窗花的红已融入了我的血脉,再次拿起它时竟如初见般惊艳。窗花,包含着文化的意蕴和传承的温度。
“不行!重来!”爷爷突然按住我的手,把我刚剪完的窗花举到亮处。看着他指尖捏着我费了两小时剪的纸,我的心跟着颤。可他真的把纸撕了,红纸簌簌落在他的蓝布衫上,像撒了一把桃花:“你看这朵花,花瓣歪歪扭扭的,就像人走路没站稳。”他又拿了张纸,剪刀在掌心转了个圈,“好的作品需要打磨,火候到了,才出彩。”他说话时,阳光正从窗棂斜照进来,给他银白的鬓角镀了层金边,让我想起小时候看他剪坏了无数张纸,却总说“再来一次”的模样——原来工匠精神,就藏在这一遍又一遍的“重来”里,藏在无数人不肯将就的认真里。
我重新拿起剪刀时,忽然觉得手里握着的不是纸,而是窗花从历史长河中走来时的光亮。当最后一刀剪完,阳光正好穿过镂空的花纹,在地上投下星星点点的红影,像撒了把过年时的红绒花。这小小的窗花,带着工匠们手掌的温度,带着红纸里藏了百年的故事,在如今的世界里,依然红得那么鲜亮,那么让人心里发烫。
我捧着窗花,看阳光在那些细细的纹路里流淌。这就是无数艺人的剪刀下,终将盛放的生命的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