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09日
(连载67)
○ 邱华栋
  汪老为了缓和气氛,转移视线,说,《对马》残片出土时是放在一具男尸的胸口的。在古代高昌,马是一种吉祥动物,也是在作战、劳动、交通和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动物。人人都喜欢马,所以高昌人随葬品中就会有剪纸《对马》。1959 年出土了《对马》的三匹马的残片后,我们这些研究剪纸的人鼓捣了好久,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对称是剪纸艺术的一个特点。对称是中国民间艺术图案和纹样的一个美学原则,对称之美无与伦比。大家看看,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对称的美,是不是?当时出土的剪纸残片是三匹马,马都是成双入对,所以叫《对马》。可这对马是八匹马,是十二匹马,还是十六匹马?甚至也许是二十四匹?根据残片,我们琢磨了好久,最终剪出了十六匹马的对马。
  汪老讲解着,我看到杨泓月那双灵巧的手在翻动着,就像是暴风雨中的蝴蝶,这个看上去大约三十岁的女人,心性比较好胜,估计感情上遭受过挫折。没过多久,她剪完了,把折着的红纸交给了汪老,表情显得很轻松。
  我递给她一张面巾纸,你鼻子上冒汗了。她横了我一眼,略显尴尬,我剪好了,你信不信?
  我说,不信。肯定剪成对猴了。
  汪老一听,笑了,哎,你说对了,在1960年,对高昌阿斯塔纳古墓的发掘,还出土了一片《对猴》的残片,有四只猴子,两两相对。
  大家笑了起来,汪老把杨泓月的剪纸拿在手里,然后慢慢地一折一折地打开。这个过程就像是魔术揭秘的过程。最后,剪纸《对马》展开,我们都惊呆了。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是一个大圆形内八边,每边两匹马,一共十六匹马,两两相对,中间的图案像是车轮,中心是车轮的辐辏般的圆圈,总的直径和刚才那《菊花团花》和《金银花团花》差不多,非常漂亮!
  嗯,这就是高昌剪纸《对马》。历经一千五百多年,出土残片在我们的手里重新复原。汪老满意地笑了,他把《对马》递给了杨泓月。
  杨泓月接过来,忽然给我:送给你了。
  我有点错愕和讶异,但我还是收下了。我觉得这张对马剪纸十分漂亮,我很意外她送给了我。我把它折好,夹在一个玻璃纸夹里,看了她一眼表示感谢,她的脸色还是冷冰冰的。
  这时,有人敲门,汪老的学生李建打开门。是负责接待我们下午去高昌故城的一个男士。好极了,我们现在就出发,前往高昌故城。
  
  中巴车在烈日炎炎之下开了半个小时就抵达了高昌故城。下午四点多的光景,太阳依旧十分毒辣,好在忽然从北部天山那边涌来一团团的白云,可真是长天过大云,云彩覆盖的大地立即清爽一点了。远看那北山是一抹远山,全是火焰的颜色,只不过是烧灼过的那种暗红,带着一层层令人抓狂的褶皱,也令人焦躁不安。我们的手里都拿着个矿泉水瓶,在新疆,走在大太阳地里,夏天很容易脱水。
  下车的时候,我递给杨泓月一支润唇膏,说,这是新的,没用过的。谢谢你的《对马》。她接过来淡然一笑,你一个男士,准备得还挺齐全的。然后不搭理我,向前走去了。
  李建凑过来对我说,这杨泓月傲气吧?她离婚刚半年多,现在正是空窗期呢,我看她好像很在意你,要不然她不会送你《对马》,对马对马,成双入对的马。我感觉你就是那匹黑马、骏马、白马王子和种马。看你的了。
  是空窗期啊,这样的女子得远离。我说。我有点心虚,眯着眼睛,看着穿着火红色上衣和白裤子的杨泓月的背影远去。她走路的步姿显得妖娆而妩媚,像是飘摇的大丽花。我们都在大太阳底下走着,另外一位女士给汪老打着伞。在高昌故城遗址入口,文化局的人给我们准备了一辆电瓶车。这下好了,我们不用徒步走在死寂而令人忧伤的废墟里了。我们上了电瓶车,电瓶车在高昌故城的红砖路上开起来。陪同我们的人经常陪着各种人参访高昌故城,他都背熟了:高昌故城的内城遗址,现存周长三点六公里,是长方形的形状。有七座城门,分别是青城门、建阳门、金章门、金福门等,史书上记载得很清楚。外城周长五千多米,是方形的,考古学家认为是高昌回鹘时期所建,如今都还能看到断壁残垣。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还有瓮城、子城的遗迹……
  我看着眼前的残垣断壁在阳光的照射下拉长着影子,蜃气浮动中,似乎有什么被压抑的妖孽隐藏在这座古城里,正在艰难呼吸着,哈出了气息,让我们看到的实景变了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