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东方红阁 曹妤洁 摄图源: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公众号 又到“五一”节了,一众好友相商,离开古都西安,踏上了陕西沿黄公路的自驾之旅。
陕西沿黄公路于2017年8月开通,北起榆林府谷,沿黄河西岸,经行榆林、延安、韩城、渭南,南止华山。全程828.5公里,集自然、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于一体,堪称黄河流域最美景观公路。
渭南行
我们第一站便来到了位于华山北麓的华阴,这是一个文化厚重、在历史上留有明确印记的地方。华山雄奇险峻,名扬天下,为陕西最壮丽自然景观。杨氏宗族植根于此,王侯将相,学海名流,灿若繁星,有西汉王室卓有功勋的杨喜,有暮夜却金、名垂千古的关西孔子杨震,有汉末文学家杨修,有完成中国古代第二次统一的隋文帝杨坚,有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有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等等,故有“ 天下杨氏出华阴”之说。还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华阴老腔,2016年,华阴老腔艺人与摇滚歌手谭维维合作,在央视春晚表演了一曲《华阴老腔一声吼》,为这一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按理说华山是到华阴必看的景点,然而节日的华山人山人海,加之,从大学起,我们或徒步攀登,或索道揽胜,已多次游览华山,于是便选择从华山脚下的西岳庙开启了我们的沿黄旅程。
西岳庙位于华阴市东 2 公里处,距华山景区5 公里,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神的地方。始建于西汉(公元 134年),历代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占地约186亩,四周城墙环绕,庙宇内七阁六院,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石阁、牌坊、碑亭、殿堂、祠庙等建筑渐次排列,古木森森,小桥流水,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尽显皇家庙宇的恢宏气势,被誉为“陕西的小故宫”。站在高耸的万寿阁上,穿越潺潺小溪,茂密森林,恰与华山主峰遥相对应,云山雾绕之下,好一处人间仙境福地!
离开西岳庙,循着沿黄公路,途经冬枣大棚密集的大荔,在渭河高堤上作短暂停留,我们便来到美丽的洽川湿地。这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湿地,碧波万顷,青绿的芦苇一望无际,游船溅起晶莹剔透的浪花,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水鸟在芦苇上跳跃鸣唱,彩蝶和蜻蜓在湿地边的浮萍和才露尖尖角的荷花上飞舞翩跹,周围荷塘、鱼池渐次排开,不远处滚滚的黄河向东急驰……好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真应了湿地口的一副短联:早知有洽川,何必下江南。
最叹为观止的是处女泉,洽川自古出美女,古代四位靓丽国母都出生在这里:禹母,汤妃,周文王的母亲太妊和他的妃子太姒。这些贤淑美貌的国母经常在这里洗浴,教化和引导此地的姑娘出嫁前都到此地洗去尘埃,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便称其为处女泉。《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记录的周文王和太姒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因而身临处女泉边,你会油然升起许多美好情愫和无限遐想!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赶到了魅力古城韩城,匆匆游览了(王杰)状元府、韩城文庙、城隍庙。韩城被誉为“ 八庙之地”,尤以文庙、城隍庙规模宏大,蜚声省内外,各类古香古色的四合院遍布古城,分别挂有“耕读第”“ 诗礼第”“明经第”“光裕第”等匾额,这无疑昭示了韩城耕读传家、诗礼传家、明经入仕、光宗耀祖的文风与民风。而站在朴实无华的王杰状元府前,你又会对韩城的先贤们肃然起敬:古有刚正不阿、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因创作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而名垂千古;近世有清代的“西人魁榜”王杰,位居乾隆、嘉庆两朝元老,作为总阅官主持编修了文化宝库《四库全书》,一身清廉刚正,与大贪官和珅进行了不懈的抗争,被誉为清代最硬骨头的状元,他告老还乡之际,嘉庆帝赋诗赞誉:“直道一身立庙堂,清风两袖返韩城”。
5月2日上午,我们前往党家村和芮国遗址博物馆游览。其实20年前,我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做总编辑时,因出版了一本题为《民居瑰宝》的书,便知道党家村了,大概10年前曾到过一次党家村,原汁原味,比较原始纯朴。而这次来感觉就不一样了,村口的门楼拔地而起,门楼前硕大的广场边,一座书有“民居瑰宝”的石刻赫然显目,凸凹不平的入村土路也变成了平坦的柏油马路,电瓶车穿梭不断,接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不过村中院子依然保存完好,125座明清时期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徜徉老街,脚下是磨得发亮的石板路,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四合院,灰瓦青砖、飞檐翘角、砖雕木刻、古色古香。信步走入“走马门楼”的党家祖宅,门楣上“ 忠厚传家”的砖雕已经泛黄,却仍能辨出匠人刀工的细腻。导游讲解道:看这“门楣三雕” —— 上雕琴棋书画,中刻福禄寿喜,下饰梅兰竹菊,古人把“修身齐家”的愿望全刻在砖石里了。更妙的是院内的“家训壁”,诸如“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勤俭持家,和顺持家”等楷书警句,直接烧制在青砖上,六百年风雨不蚀,仿佛始终警示着后代儿孙。
离开党家祖宅,穿过曲折的小巷,我们来到村后7层高的“文星阁”前,楼顶是全村最高点,面前是党家村呈葫芦形的布局,远处是一望无际的黄土沟壑和滚滚东逝的黄河,楼内供奉着孔孟等古代圣贤,记录着全村曾出过的秀才、举人、进士和官宦,也传诵着“一村三进士”的佳话。因而每年中考高考前,许多家长都领着孩子来此祭拜,说是十分的灵验呢。
我们韩城之行的最后一站是梁带村芮国古遗址博物馆。六七年前我也曾来过这里,当时芮国遗址发掘不久,博物馆正在筹建,我在一个简易的棚房里观赏了刚刚出土的近两万件金、银、玉、青铜、瓷器,时值盛夏,虽汗流浃背,却被陪同的馆长有关古芮国及所出土的文物的精彩讲解深深吸引。临离别前,我建议尽快将古芮国遗址出土的文物拍片结集出版。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迅速落实,不到半年就推出了一部精美的文物画册。而现在的梁带村芮国古遗址博物馆则气度不凡,位于遗址东边500米左右,占地约 100亩,馆前广场大气排场,馆内建设富丽堂皇,展陈的藏品价值不凡,对研究周朝末期的方国古芮国、了解和感悟周朝以“礼仪、礼教、礼制”为核心的礼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恐怕正是基于此吧,梁带村芮国古遗址博物馆已成为一座国家级博物馆。
渭南行就要结束了,从博物馆出来,我突然有所感悟:韩城自古至今,民风纯正,重教兴文,强调耕读传家、诗礼传家、明经入仕,赓续家风,这不正是渭南甚至关中文化的缩影吗?
到陕北
5月2日上午11点,我们离开博物馆,途经八路军115、120、129师东渡黄河芝川渡口,和相传由大禹凿开的禹门,一路驶向陕北。这是紧挨着黄河的一段沿黄公路,车窗外河道平坦,历经九曲十八弯,从晋陕大峡谷奔涌而出的黄河水,到此显得清澈隽秀而舒缓,好像正积蓄力量,跨越龙门,奔向更加广袤的世界。中午时分,我们在宜川的一处窑洞宾馆吃过午饭,便奔向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大峡谷的南部,北距孟门约5 公里,南距禹门65公里,黄河水到此骤然由 300米收缩至20至30米,形成了马蹄状的瀑布群,落差最高约50米。而长期的水流垂直下切,将此地的河床冲刷成巨大的陡坎,形如壶口,黄河水倾泻而下,便形成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丽景观。我们从入口处乘坐景区电瓶车,行驶约10公里到达壶口瀑布,但见瀑布两岸人山人海,航拍的直升机在头顶来回盘旋,烈日下游客沿着护栏缓缓移动,抵至壶口,清澈的黄河水咆哮轰鸣,白浪滔天,水雾弥漫,阳光下不时会出现巨大的彩虹,人们欢呼雀跃,赶紧伴着彩虹在壮丽的瀑布前留下倩影。
景区的人员分流还是井然有序的,不到2 小时,我们就离开了壶口,驶往延川乾坤湾。由于山路崎岖和限速的原因,旅途变得十分漫长,望着窗外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我的思绪早已随黄河水流向了远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古往今来,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在黄河之滨交汇融合,黄河文明在这里诞生滋长,从夏商周到秦汉唐,无数王朝在黄河的滋养下崛起、兴盛……黄河的每一滴水都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流淌着中华儿女的血脉情感。黄河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在黄河上游,高山峡谷间,河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如万马奔腾,滚滚奔向东南;在黄河中游,峡谷幽深,平原广袤,黄河水波涛汹涌,浩浩荡荡;在黄河下游,河道宽广,水流平缓,黄河展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而这些精神特质,在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中得以集中迸发和体现:雄壮昂扬,跌宕起伏,激励着人们永远勇往直前。
乐曲中的黄河,既怀抱历史,又指向未来,这是中国共产党赋予黄河新的民族精魂,抗战时期,八路军东渡黄河,风陵渡的硝烟、壶口瀑布的咆哮、芝川渡口的怒吼……黄河以其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大约晚上九十点钟,我们经过艰苦跋涉,才入住乾坤湾脚下清水湾窑洞宾馆,放下行装,大家漫步黄河岸边,亲吻着迎面扑来的黄河风,观赏着星空下的黄河水,聆听着汹涌的黄河涛声,心情格外的惬意舒畅,早已将旅途的辛劳抛到九霄云外!
乾坤湾是黄河在秦晋大峡谷中形成的一个壮丽自然景观,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湾,因形似太极图而闻名。5月3日上午,我们登上山顶俯瞰乾坤湾,黄河东岸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山峁,黄河水在几个山梁间绕行,蛇形太极,画出了巨大的“S”形图案,颇为壮观。同行的导游说,黄河流域道教兴盛,老天爷也在为此助兴添彩呢!不过,政府将在北边的府谷修一座黄河大堤,届时乾坤湾将淹没在水中了,所以得趁早到此一游,否则你将永远难饱眼福了!
离开乾坤湾,我们继续向北,跨越黄河大桥,驶入黄河东岸的山西临县,进入素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碛口古镇。这里是走西口的必经之地,也是黄河流域中段的商贸重镇,辐射晋、陕、甘、宁、蒙区域。一进镇口,刘文西先生所书“九曲黄河第一镇”赫然在目,村口的山坡上明代修建的黑龙庙巍然矗立,颇为壮观。绵长的古街依山势而建,蜿蜒前行,街边各类土特产品和小吃琳琅满目,钱庄、醋庄、烟草行、杂货铺、镖局等遍布街道,街的尽头通向黄河码头。曾几何时,从黄河上下游运来的各类货物在此集结分销,流向四面八方。而出外谋生的陕北汉子也逆黄河而上,谱写出一曲曲感人的西口情。
从山西返回,途经榆林吴堡毛主席东渡黄河处,浏览了延安时期的绥德地委,观赏了绥德的石魂广场,伴着落日的余晖来到了佳县古城。这是一座高踞于石山之巅,三面环水,仅北面与陆地相连,形似一座孤悬在黄河之上的“天空之城”,当地人自豪地称其为“铁葭州”。古时候以易守难攻而闻名,今天则以黄河奇景及厚重的人文吸引着旅人。
县城东南五公里处的白云山上,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西北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观巍然矗立。建观之初,明神宗皇帝御赐《道藏》4726卷,声名大震。现存54座庙宇依山层叠,以真武祖师殿为中心,木牌坊、五龙宫、藏经阁等建筑错落有致,掩映在松涛云雾之中。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重点参观了真武祖师殿,导游告诉我们:左朱雀,右玄武,真武祖师被称为“西北神”,在黄河流域影响很大,晋陕甘宁蒙的人都到此地拜谒。1947年,毛泽东曾在此观戏,相传求得“上上签”,更为古观增添了传奇色彩。所以,一直以来这里的香火都十分红火兴旺。
县城的东北角矗立着建于明万历十一年的香炉寺,古寺悬于黄河岸边,寺东一尊20米高的孤石凌空而立,形似香炉,仅凭一座约5米长的石桥与山体相连。立于石顶观音殿前,脚下黄河奔涌,浪涛拍岸,黄河大桥横跨东西,对岸村落依稀可见。夕阳西下时“香炉晚照”如诗如画,霞光将孤亭倒映入黄河,宛若黄河边的“ 蓬莱仙境”。
县城的北边则是大气时尚的东方红广场。《东方红》由佳县的李有源在当地白马调的基础上改创,广场以《东方红》诞生的历史为核心,建立了东方红纪念碑、东方红纪念馆、东方红大剧院,以展陈《东方红》的创作历程、毛主席在佳县的事迹、陕北非遗等内容。东方红阁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高九层,建筑面积3674平方米。一、二层为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榆林市新华书店与佳县政府共建的东方红书店,由著名设计家三石设计,以红色音乐文化为主题,融合《东方红》创作故事、红色书架、陕北乐器装饰等元素,打造沉浸式红色阅读与音乐体验空间。开业两年来,业界反映良好,也成为当地著名文化地标。阁内陈列235首毛泽东诗词题刻,红色主题浮雕,及巨型《东方红》乐谱艺术装置。顶层可俯瞰黄河大峡谷全景,被誉为“登临九天,万里江山一眼收”的绝佳观景台。
东方红阁旁边则是享誉省内外的黄河文化博物馆。入口处,毛主席在香炉寺的感言:“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金光闪闪,接下来,全馆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河汤汤睇四方”“文明曙光耀九州”“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黄河安澜海晏清”“昂米(我们)就在岸上住”为主题,以全息投影、VR体验、机械矩阵等科技手段,沉浸式展陈与活态传承相结合,将黄河的沧海桑田与当代价值娓娓道来,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文化与经济的“黄河之眼”,让黄河文化奔腾不息,黄河文明永续长存。
5月 4 日下午,我们离开了美丽的佳县,瞻仰了毛主席转战陕北期间在佳县的住地神泉堡,参观了泥河沟古枣园,拜访了那棵拥有1400年树龄依然生命力旺盛的古枣树,终于风尘仆仆,于夜幕时分来到陕西最北端的府谷,抵达了我们沿黄之旅的终点。
在陕北的每一天都令人兴奋且收获满满,5月 5日返程的路上,虽已十分疲惫,却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沿黄公路,既是一条景观大道,更是一条文化之路。渭南行让人领略了农耕文明的些许表征,感受了关中厚重的儒家文化底蕴。到陕北,你会发现游牧文化的蛛丝马迹,真切体验黄土高原的雄浑和陕北儿女的豪迈。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古有延安的花木兰、神木的杨家将、府谷的佘(也称折)赛花,演绎了无数的英雄故事。延安岁月,中国共产党所培育的延安红色文化赋予了黄河文化新的内涵,陕北人民坚韧不拔,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当代,黄河第一大支流的综合治理,发生于陕北的绿色革命、能源腾飞,以及毛乌素沙漠的生态伟业,让黄河生态迈上了新的台阶,让黄河文明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沿黄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也赋予了黄河文化丰富多彩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