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处外,全国不少地方也有张三丰留下瓜皮诗的传说。据传,他曾在成都青羊宫留下了与金台观内容大体一致的瓜皮诗。据说他还曾到过陕西绥德,并上过“天宁寺”,用西瓜皮在寺门洞墙壁题写:“山环水匝古绥州,一片晴光碧树秋。雁字数行随影落,寒烟淡月两悠悠。”甚至在黄帝陵轩辕庙碑廊里也有张三丰瓜皮诗碑。
分析这些瓜皮诗的传说,不难发现,都是托名张三丰所写前人诗句,将名诗、瓜皮书具、草书艺术融会贯通起来,既符合张三丰随心随性的太极神韵,也暗合道法自然的哲学艺术。
抛开这些瓜皮诗的作者是否为张三丰不论,单就瓜皮诗与“道”的内在联系看,其中大有学问。
首先,这是自然天成的拙朴之美与浑圆之境的太极招式的完美结合。瓜皮诗的“拙趣”与张三丰提倡的“大巧若拙”形成思想共振:“不工而工”的太极拳中如封似闭的美学招式看似笨拙,实藏暗中蕴劲的玄机。其次,这是破除形式枷锁,追求精神内核的自然流露。张三丰与瓜皮诗的联结,本质是民间文化对精英思想的“祛魅”与“再魅”。当太极拳的阴阳哲理被转化为“一个大西瓜,一刀剖两半”的口诀,中国文化的深层智慧便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实现了传承不息——这或许才是张三丰与瓜皮诗跨越时空结合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