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学生中,罗宁和我相识较早,一晃已过了45个春秋。不管是我在西安晚报社那间美编室第一次见他,还是在庙后街文化站美术训练班,当年罗宁对绘画特别是对速写、插图、连环画的热爱让我记忆犹新,他的数十幅速写正是我编发于《西安晚报》并产生影响的。我创办西安中国画院后离开报社,罗宁却因插图画得出色调进了《文化艺术报》,并从美编一直干到了总编辑,后来又被任命到陕西国画院做书记和副院长,10 年后他到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任馆长,接着成为省美协主席团副主席,这段时间我们师生因工作关系接触较多,他跟随我一起出访美国、德国等国家,交流办展,当时我就发现他对国外美术馆非常关注,他将美术馆看作重要的事业来做。
罗宁总是以大局为重,在这个美术窗口单位为推出青年艺术家、推动陕西美术发展作出了可贵贡献。他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策划的“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连办7届,在全国获得好评,几次出席他们的开幕颁奖活动后已是深夜,看着送我上车向我挥手致意的罗宁,我为他有这般情怀所感动……
再后来我们都致力于陕西省中国画学会的组建和学术活动,罗宁开阔的视野、相对全面厚实的知识素养和多年积累的组织工作经验,成为学会事业发展不可多得的中坚人才。
尽管罗宁在体制内的角色有几次变化,并担任陕西省重要美术机构的负责人,行政管理工作繁忙,但他初心不改,再辛苦也挤出时间实践他的人物画,且多有作品参展和在媒体发表,多年后,已成为活跃在陕西画坛颇具实力和影响的代表性画家。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工程曾以罗宁的创作实践为个案,进行了题为“新时期中国画语言风格探索”的专题研究,出版了《罗宁学术研究》文集和罗宁中国画作品集。
但我一直觉得罗宁还年轻,他的人物画作品再沉淀厉练一下做个有分量的展览更好,也是完全可能的。但没想到他今年67岁了,距离他上次在南京、深圳办展已过了10年,而当年想同时在西安举办个展的愿望因故搁浅,只是为配合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工程个案研究项目办了一个规模较小的“海上丝绸之路——罗宁惠安女写生展”。这次他借着新著《环游世界美术馆·欧洲行》的出版,回到他曾经打拼铸梦的地方,举办一个回顾展是值得的,可谓水到渠成。
对于一位艺术单位的管理者而言,要拿出这么多好作品的确不易,其背后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他退休后几年仍坚持创作,笔耕不辍,其新作更具新意。尤其是这几年的地铁系列画作,能看出他在中国画表现都市这一领域,所作的思考和可贵努力。
罗宁的中国人物画有自己的特色,其作品面貌有很强的辩识度,在后长安画派时代的陕西,应该说罗宁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探索之路。不完全相同于长安画派追求的浑厚苍茫、苦涩老辣,罗宁的人物画显现的是另一种审美特征:灵动与轻松、阳光与喜悦、唯美与健康、率真与亲切。这与生活中的罗宁如出一辙,本真见底,性格使然。
罗宁作品表现对象与很多陕西本土画家的不同之处是,当很多人一窝风去画陕北人物、关中农民时,罗宁却将视角伸向新疆维族、云南傣族、甘南藏族等少数民族人物,以及后来他多次去写生的闽南惠安女;而当不少人将注意力转向异地风光人物,成群结队去外面采风写生时,罗宁却将视角焦点对准他生活在其中的都市,坚持坐地铁6年画速写百余本近万幅,在此基础上创作出地铁人物画作近20幅,其中不乏丈二匹大幅作品。这正体现出一个画家善于独立思考、独辟蹊径、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当然,绘画题材是画家个人的选择,并无高低之分,重要的是画家如何去表现自己偏爱的对象。罗宁的人物画创作题材走过了一个从民族情结到都市风采的过程,而贯串这个过程有一条主线,那就是追求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凡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中发现美、表现美,并从速写中提炼属于自己的线条语言。在所有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中,几乎都映射着罗宁年轻阳光的心态、对民族人物的热爱、对现代都市的深情拥抱。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是鲜活的,有生命、有温度的。
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罗宁的人物画创作驾驭能力不断提升,从构图严谨饱满的大幅主题创作,到情趣盎然、笔墨灵动的人物小品,都体现着罗宁对现代人物画的探索和进取,包括《惠风》《明天会更好》《生命》《嘎洒早市》等入选全国重要美展的佳作。
罗宁也是受过西方造型训练的中国画家,在传承与创新、造像与笔墨等问题上,也曾有过不少困惑,好在他是对美术史论有专门研究的,并能指导自己去化解实践中的难题。他的数件尺幅较大作品,都尝试不同形式画过几遍,我们能觉察到罗宁对中国人物画表现形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种维度的寻觅与追求,可喜可贺!
在绘画创作取得进展的同时,退休后的罗宁还致力于美术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不但写出介绍欧洲优秀艺术博物馆这样的少见著作,还制作短视频200余期,宣传普及艺术文化。这种劳动量是巨大的,精神是感人的。联系他近几年都市题材的新作所展现出的创作状态,正是这个时代对艺术家的呼唤:与时代同步。
当然,画画是一辈子的事,对于从事中国画者,在岁月的轮回中生命意识的觉醒无比重要,我相信罗宁会体悟到此点,在解决道的问题同时,技的问题也自然会解决。我与包括罗宁在内的几位学生常常交流这些问题,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是在急驰的车厢还是聚会的桌前,因为我们是缘于热爱绘画而坚定前行的。
作为我看好的学生罗宁,这个展览也是他艺术生命中的一个新起点,他一定还会更加自由地去追逐他的艺术梦想,还会走得更高更远。
(作者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中国画学会会长)
罗宁 《三号线——地铁新印象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145cm×365cm 2023年
罗宁 《嘎洒早市》 纸本设色 230cm×145cm 2014年
罗宁 《三号线——地铁新印象系列之八》 纸本设色 176cm×123cm 2024年
罗宁 《三号线——地铁新印象系列之四》 纸本设色 145cm×365cm 2024年
罗宁 《二加三号线——地铁新印象系列之一》 纸本设色 145cm×365cm 2023年
罗宁 《希望——地铁新印象系列之三》 纸本设色 183cm×145cm 2024年
罗宁 《含风生香》 纸本设色 96cm×178cm 2012年
罗宁 《渔家姐妹》 纸本设色 68cm×136cm 2014年
罗宁 《豆蔻年华》 纸本设色 180cm×96cm 2019年
罗宁 《女人花》 纸本设色 138cm×68cm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