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0日
雍立强调研汉中市宁强县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
    精美的羌族工艺品    图源:宁强旅游公众号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5月8日,汉中市文化生态保护建设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雍立强一行赴宁强县调研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宁强县政府副县长马慧、县文旅局局长赵贺平陪同调研。
  调研组实地调研宁强县羌族文化博物馆、县非遗传习中心、北关小学、羌乌天麻基地、羌漆非遗工坊、羌编非遗工坊、古羌陶坊、羌绣文化产业园,并根据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标准和要求,在传习场所建设提升和羌文化元素提炼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宁强县以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抓手,聚力非遗保护,不断丰富羌文化内涵,大力挖掘非遗潜力,积极探寻传统手工艺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羌绣、竹编、羌漆、羌乌天麻、羌陶等传统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羌文化发展的产业集群高地,让这份“指尖艺术”变成了带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文化产业”。
  非遗进校园。宁强县北关小学不断开展羌文化传承和保护实践工作,开设羌文化特色课程,涵盖羌族语言、羌歌羌舞、羌族刺绣、羌族剪纸、羌族茶艺、羌族非遗美食制作等学习实践活动。创新成立羌绣羌编坊、羌音合唱团、羌舞舞蹈队、羌纹木刻版画工坊、纸上花园剪纸、羌族茶艺社等特色社团,实现本土羌族非遗同基础学科的深度融合,起到了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羌乌天麻基地是陕南最大的乌天麻种子繁育基地。随着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人员培训和资金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增加天麻产值,公司产品享誉省内外。2025年,宁强羌乌天麻栽培及加工技艺被列入汉中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强县云中羌寨文创商贸有限公司坚持“品牌形象+非遗保护+民俗风情”发展战略,建成羌漆彩土漆工坊。2023年被认定为省级非遗工坊,制作的陶瓷胎体红金螺钿犀皮漆茶具更是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宾。
  宁强县羌氏故里羌编手工艺品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不断创新传统羌编产品。手工艺品远销东南亚国家,带动500户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非遗工坊。2025年,宁强羌族竹编技艺被列入汉中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强是汉水之源,泥土中含有丰富的氧化铝及微量元素,是陶器的绝佳原料。古羌陶坊将现代科技与羌文化元素巧妙地结合,以全新的视角和手法创作出兼具传统羌族韵味与时代特色的系列产品,让羌族陶文化产业驶入快车道。
  羌绣2016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11月,宁强县羌绣文化产业园开园,涵盖现代化羌绣加工车间、产品展示室、传习和羌文化体验中心,并与多所高校合作建立科研工作站,为羌绣传承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让古老的羌族技艺与时代、国际接轨,走向市场、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