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燕郡)“五一”假期,榆林市各大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古风运动会、汉画像石拓印、手工摊黄、文物修复、活字印刷、非遗小课堂等,多场沉浸式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和不断提升的精细化服务,让“博物馆热”成为榆林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5月3日,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在榆林民俗博物馆(四合院展区)进行。据了解,博物馆节日期间以非遗传承、影视体验和复原生活场景为主要形式,策划了织毯织布、文物修复、摊黄、农耕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我们通过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的形式,让更多的游客和观众走进榆林民俗四合院,体验老榆林人的生活形态,更多地了解榆林民俗文化。”榆林民俗博物馆副馆长曹欢说。
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推出“汉石遗韵 拓印传承”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与。据介绍,拓印过程分为“清理、铺纸、喷水、打纸、拓印、晾干”等步骤。此外,博物馆还策划了古风运动会,市民游客身穿汉服,参与博弈、踢毽、投壶等趣味游戏。
“五一”假期,陕北民俗博物馆游客量持续攀升,单日最高游客量近两千人,以家庭亲子游、文化爱好者及研学团队为主。博物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满足游客需求。“我们扩充和加强了讲解员的知识储备和业务水平,同时招募了‘红领巾志愿者讲解员’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免费提供轮椅、雨伞、婴儿车及充电设备,休息区提供书籍借阅和饮水服务,努力提升游客舒适度。”讲解员蔡君茹说。
“博物馆热”折射出公众对高质量文化体验的需求。通过深挖地域特色、创新互动形式、提升服务水平,榆林正在将文博资源转化为文旅发展动能,为城市文化品牌注入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