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7日
永远的先生
○ 杨志勇
  我会铭记一生,也将会让我的子孙知道我的生命里曾经幸遇过他。缘由在于敬佩他的德行、情怀和才华,尤其感动于他对我很多年无私的关爱与扶持。如今,唯有称呼他“先生” —— 永远的先生,最能恰当地表达他在我心中的形象。
  认识先生早,对他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方式,多是欣赏他作为一个文艺大家发表在大报大刊上的散文以及演出的戏剧作品。真正走近先生,是从十年前开始的。2015年7月,我采写全国劳动模范、人民好支书张明俊的长篇通讯《大爱铸就秦巴魂》,一万两千多字的篇幅,《陕西工人报》头版头条并一转二整版刊发,先生就细致地阅读了,且令他感动不已,认为像张明俊这样的乡村干部应该被树立为全省的典型。不久之后先生专门召见了我。原计划十多分钟的接待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先生给予了我长辈般的殷切关心和莫大鼓励。临别时,先生给我签赠了他的三部文学著作,并当面与我互相留了手机号码,嘱咐以后常联系。
  这次见面之后,先生对我始终都充满了关心关爱之情。
  同年,省上计划评选扶持一批百优青年作家,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我听后一脸的惊愕和茫然。同时,陕西文艺创作人才“百人计划”也启动了。先生认为我公开出版了七八部专著,也发表了大量作品,各方面都完全符合条件,鼓励我报名,积极争取。用他的话说,入选“双百”后,每年会有一定的创作、出版补助,可以保证我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利用业余时间搞创作、出作品。结果很顺利,圆了梦想。
  2021年,我在出版报告文学《我不输给命运》这部书时,想请先生作一篇序文。他回信答应了。我想,先生既然答应了,为了减少他的劳动,节约时间成本,我代他写一个草稿供他修改即可。可先生是认真的,让我打印了书稿送给他,他抽空把全文基本都读了,这些细节都体现在他的序文中。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为了给我写好序文,先生两次对我进行了专题采访。序文写好后,还认真地进行了几次修改。
  先生对事的认真劲儿我是着实领教了多次。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篇近万字的评论文章请先生指导,先生从文章的结构、内容选材到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色彩等方面,一一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包括对大题目、小标题、病句,甚至是不当的标点符号都有批注。当着先生的面,我一边听一边笔记,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耐心和追求,让我彻底折服了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每次与先生都是以文学的名义见面。在私人空间或聚会交流中,他不是板着一副冷面孔,而是以和蔼可亲的朋友姿态与人平等交流,谈他的文学创作感受和经验,也谈他的工作生活经历,谈古也论今等,总是给人以光亮、力量和启发。
  在与先生的深入交往中,得知他为我的前途命运默默地操了不少心。很多事情,他若不说,我永远都不会知道。有几件事虽然未能如愿,其中的枝枝蔓蔓在过后连我自己都记忆模糊了,而他却犹在昨天,如数家珍。我领会,他不是向我讨人情,而是告诉我人生中一种现实的无奈。
  我一个草根出身之人,无权无钱又无势,何德何能,让先生这般地爱护我呢?我的回答只有一个缘由:美好地遇见到了!
  过去也曾想过是否请先生吃顿便饭表达一下人之常情,但又想先生是一个惜时如命的人,再者以先生的格局和境界,岂会在乎别人请吃一顿饭,如果被拂了面子,岂不尴尬。后来证实是我想多了,先生有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之交,亦有许多工人、市民、农民朋友,互相来往皆轻松随意,清清爽爽。
  最近三四年,每次邀约先生小聚,先生都爽快答应,可是每次先生都别有心意,同时会邀约和引荐对我文学创作有帮助的朋友一起参加。去年夏季的一次聚会过后不久,听说先生住院了,我联系秘书要去看望,被告知最好不去打扰。于是,便在内心祈祷,祝愿先生早日康复。直到11月20日下午,我收到他微信发来的一首写给我的《无题》勉励诗:“志向远大好文笔,勇者钻研出新意;奋力创作大报告,斗拨键盘是名曲。”我再次受到深深的感动,先生在重病中还不忘激励我。由此,当时猜想先生身体大致是恢复健康了。紧接着,我与他有了一段对话交流,他在言辞之中对我充满了信任、期待,并向我交代了一件事,他担心其他人干不到点上,也写不准,便决定由我来做。在做了简单的沟通后,先生表示“余言面叙”。一个月后的12月27日,先生看了我拿出的框架构想和补充意见之后,在微信中回复了“可以”两个字。而我们的交往也永远地停留在了这里。
  然后就进入了年底,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我没有关心先生的情况,至今都非常后悔,应该去见个面,好好叙一叙,哪怕只聊几句话也行。以往,在过年和重要的传统节日里,我都会发去问候和祝福的短信。先生每每的回复就是一个字:好!或两个字:祝好!常常都是秒回。今年春节假日期间,我没有给先生发拜年短信,计划在春节收假后邀请先生当面一叙,以便听他给我吩咐如何具体落实那个任务。
  可是人生的很多事并不遂人心。正月初八,新春上班的第一天早上,我忽然想是否给先生发条邀约短信,却发现天气阴沉沉的,便改了主意,等天气好些的时候再约吧。殊不知,下午就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先生当日上午因病逝世的消息,心情立马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沉重,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相信先生还健在,还在他的办公室繁忙地工作着……随后,不断浏览微信朋友圈,发现悼念先生的诗词、文章、视频几乎刷屏了,而我悲痛得一个词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心底泪如泉涌。
  先生的一生政苑文坛两树开。我是没有资格评价先生生平情况的,在政治上有盖棺论定的话。先生政务之余尤喜文艺创作,其作品影响在全国范围的文艺圈里圈外都是出了大名的,以长篇小说《长安》为代表的文学艺术成就,滋润人心,留誉世间。在他有限的精力中,支持陕西文艺事业发展,优待文人,爱护才子,在文坛亦是佳话频传。
  先生走了,秦川渭水失去英才。在我的心中,永远地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一位恩重如山的贵人、一位前行路上的导师、一位赤诚相待的文友。
  先生尊姓大名——白阿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