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嘴一号建筑
周原遗址三座城垣
有字卜骨 202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5年4月24日在北京公布。其中“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同入选的还有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
专家认为,周原遗址是近百年来周代考古最重要的发现。周原遗址的考古工作以聚落考古方法为核心,揭示了商周时期聚落的多层次空间结构与动态演变过程。
王家嘴先周建筑规模之大在先周文化遗迹中仅此一列,彰显出该区域在先周遗址中的核心地位,打开了先周文化研究的新局面,确认周原是古公亶父所迁岐邑。
三座城垣的确认是周原遗址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宫城”、小城、大城的城垣结构拓展了对西周都邑格局的认知。“宫城”是周原遗址西周早期政治中心,小城与大城的分期营建,动态呈现了西周都邑从核心宫室向复合型城市扩张的轨迹。三重城垣的“套嵌式”空间布局,不仅将以往零散的大型建筑、铜器窖藏、墓葬纳入统一框架,更以“宫城—小城—大城”的三级结构揭示了西周“都—邑—野”的等级化空间规划思想。两座城门的发现填补了西周城门形制的空白,丰富了城垣结构的细节。本次发掘出土的甲骨文是西周出土文献的又一重大收获,内容丰富的甲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上述发现共同构建起周原作为西周政治、礼仪、经济核心的立体图景,标志着早期都城考古从“遗迹拼图”向“系统复原”的范式转型。多维阐释构建起的周原遗址立体文化图景,为早期中国城市演进研究提供了新样本。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表示,入选的项目是过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突出代表,涵盖了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夏商周考古、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佛教考古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据介绍,2024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 1740项考古发掘项目,18个“考古中国”在研项目统筹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即将结项,夏商文明研究工程正式启动,考古工作影响力持续提升。
来源:中国新闻网、考古陕西微信公众号
记者:应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