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组织起了强大的部队,跨越了雪山和火焰山,南下征讨高昌国王阚伯周。高车上的铁甲护卫令人胆寒,骑兵的铠甲和盾牌也非常坚固。高车善于驾驶高车,他们还有更高的车,那是云梯车,还有抛石机,能把饭锅那么大的石头抛到天空中,那石头像是巨大的雨滴一样从天而降,砸在高昌城内的民房和护卫城池的土壁垒上,轰然一阵响,它们就全部倒塌了。
高昌城被高车人攻破之后,高车人杀了阚伯周,把与阚氏家族对立的高昌豪族张氏张孟明立为高昌王。张孟明是高车人的傀儡,他奴颜婢膝,对高车人的贪得无厌尽量予以满足,引发了高昌人的不满,他们趁着夜晚,在张孟明一次夜晚出行时刺杀了他。这一年是太和二十年(496年),高昌人拥立从敦煌迁徙而来的马儒为高昌王。
马儒知道,高昌大族的人杀了高车立的国王张孟明,等于是灭了高车人的威风,高车部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此时,退居大漠北部的柔然也正在和高车部征战,谁的力量强大,谁就会随时进犯高昌国,马儒的地位岌岌可危。马儒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高昌国举国向东迁徙,迁到河西一带,也就是去靠近黄河。他东迁的举动包含着向北魏靠近的意思,因此马儒派高昌国掌兵的司马王体玄奉表使朝,带着高昌的马匹和贡物前往北魏都城洛阳,请求北魏朝廷派兵,保护高昌国的东迁。
当时的北魏皇帝很高兴,此时距离北魏灭北凉、统一北方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现在,高昌国想要内附,这充分显示了北魏的强大。北魏皇帝孝文帝元宏下令,让明威将军韩安保带领一千多精兵前往高昌国,护卫高昌国举国东迁,并割出距离高昌以东五百里的伊吾作为新国土,以此建立高昌国新王城。
这个决定本意是好的,在高昌国内部却引起了争议。为什么?因伊吾距离高昌只有五百里,距离不太远,还是在高车部和柔然势力袭扰打击的范围里。内附北魏是一种政治选择,但这样的内附对高车和柔然看来却是叛变。所以,即使高昌国迁居到伊吾,还是会遭到他们的报复性打击。于是,高昌国的王族、豪强大户纷纷起来反对东迁到伊吾,伊吾是个鸟不拉屎、四处刮风、毫无遮挡的地方,除非能够东迁到河西四郡地区,处于北魏的势力范围内,高车和柔然才会忌惮,不敢贸然侵犯高昌。
但国王马儒下令说,韩安保将军带领一千人马上要到达伊吾了,高昌国王族和子民们,要马上准备东迁伊吾。就在马儒下令东迁的这一天,高昌国人在大户豪族的煽动之下,群起反抗,一下子就攻占了马儒所在的王宫,那也就是一个高墙大院子而已。他们把惊慌失措的马儒杀了,拥立麹嘉为高昌国王,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从此,麹氏登上了高昌国的舞台。
王孝杰对我说,好,今天就说到这里,明天接着说。我很想听你说一说麹伯雅和麹文泰这父子俩的故事。他们是前后两位高昌王,在短短几十年里发生了大变故,他们都干了什么?大唐灭高昌因何缘故?你父亲张雄当时是高昌的高官,在高昌灭国几年后就去世了,想必和这麹氏父子皇帝关系非凡。明天,我们要迎来一场恶战。吐蕃人盘踞在龟兹它乾城内,我们要发起进攻。你早点回去睡吧。
我回到了我的营帐中。在白毡子上我睡得很不踏实。黑夜浸透了大地,深秋的气息从高空俯冲下来,在太阳落山之后,那种寒凉会迅速进入人的皮肤深处,甚至浸入骨头里。好在我是裹着羊皮袄睡觉的。我睡得很不踏实,似乎能听到卫兵的大声询问,以及兵器相交的铿锵声。不过,吐蕃人不会来偷袭,我们人多势众,在山脚的高台扎营,他们龟缩在龟兹它乾城内。
恍惚间,我似乎在睡梦中看到了我父亲,他向我走来,说,怀寂,你给你母亲的墓志铭写得很好,特别是,对我到底是敦煌人还是南阳白水人,做了更正。咱家的祖宗,就是从南阳白水迁居到敦煌,然后又来到高昌的。这一点很好,你写得很好……
我醒了。我闻到了士兵们埋锅造饭吃早饭的味道。他们将生米和肉搅拌,在一口口的大锅里蒸熟,然后快速吃掉。他们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唐军的队伍从河西郡县征发了不少军士,实力大增。吃了早饭,很快,我听到了进军龟兹的指令。
大地之上,只见旌旗招展,连天的队伍蜿蜒前进。我在王孝杰大总管的身边,他坐在多轮马车上昏昏欲睡,身边围拢着弓箭手、盾牌手和快马参将。王孝杰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性格豪爽,不拘小节。阿史那忠节作为偏将,也在他身边。他是一个突厥人,骁勇善战。我发现在唐军的队伍中有各种人,汉人、高丽人、羌人、突厥人、鲜卑人都有,在鲜亮的铠甲之下,他们的面孔并不一样,可都是一个个勇武的男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