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无字碑》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现场 西安三意社供图 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4月20日晚,伴随秦腔《无字碑》全体演职人员多次谢幕,北京的梅兰芳大剧院内掌声、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观众热情持续高涨。
主演签名现场,众多戏迷围绕着侯红琴、李小雄、张涛,他们以剧中角色形象签名,满足戏迷热情。侯红琴尤其受到关注,戏迷们争相与她签名、合影。
当晚的梅兰芳大剧院舞台对面三层迭起座无虚席,一场气韵恢宏而又温婉动情、亲情柔肠却蕴含家国大计的精彩大戏拉开帷幕。大唐风格的舞美、激昂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和真实剧情,带领观众走进武则天复杂的人生和无字碑故事。梅花奖得主侯红琴、张涛、李小雄等演员,生动展现了情感与理智的抉择,展示了女皇的无奈与风流。随着剧情发展,观众如醉如痴,不断以热烈掌声和欢呼声回应。
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历经六年打造而成,作为近年来三意社在秦腔戏曲审美探索道路上的“破圈”之作,《无字碑》的成功创排对于这个有着 130 年演艺史的百年剧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非常有幸参加此次江苏文艺名家晋京——罗周编剧作品展演活动,我们希望以最好的状态、最好的作品奉献给首都观众,此次在梅兰芳大剧院演出,面对先辈梅兰芳大师,我们希望能够用我们的坚守和创新不辜负这方舞台,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今晚,三意社人感受到戏迷浓烈的观剧热情,感受到大家对三意社的喜爱,更感受到了大家对这部剧目的认可。”侯红琴动情地说。
来自西班牙的alejandro观看了秦腔《无字碑》,被其气势所震撼。尽管他事先学习了唐代文化并准备了观看攻略,但实际体验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表达了对中国文化、唐代文化以及秦腔之美的赞叹。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付凯旋说道:“票太难买了!我是在北京的西安人。在异地他乡,每每听到秦腔的声音,总是会感觉到特别亲切。”
“秦腔给我的感觉是发自秦人骨子里那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呐喊,听完之后酣畅淋漓。《无字碑》这个戏气势磅礴,有一种梦回大唐的感觉。”清华大学本科生李百川在看完演出后,久久不愿离去。
光明日报社文萃版副主编饶翔说:“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看秦腔演出,这是一个制作非常精良的戏,不论是从剧情还是表演、音乐、舞美等,都可以看到三意社的用心。四折戏浓缩了武则天的一生,展现了她为国家和人民舍弃个人情感的痛苦。”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安人,能够在北京听到乡音,非常亲切。《无字碑》通过秦腔的艺术形式把武则天这个历史人物演‘活’了,让我们看到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非常温暖。希望这部戏能够走向更大的舞台,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辉。”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唐大麟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