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8日
清明茶
○ 李焕龙
  “雨水节,雨带雾气;清明节,雨飘清气。”正当朝阳初照时,微风吹来细雨,那丝丝缕缕的雨星,如柳絮飞舞,在晨光中透着清亮。采茶的父亲停下手中的活儿,望一眼山梁上飘散的雾气,知道这雨只是来为清明节应景的,下不大、下不久,就匆匆回家,穿上雨衣,戴上雨帽,拿了刷子、塑料袋子,重新挎上竹篮子,去采他心心念念的清明茶。
  房后这面山坡,是父亲三十年前开的茶园。那时,村上指定的连片茶园是对门的荒坡,父亲认为,那里只是石灰岩底子上薄薄的一层黄泥土,月亮都能照死苗,长不成茶叶的,只有房后这面坡上的乱石仓、黑沙土,才是生长茶树、能出好茶的理想土质。因此,他一人挖了一冬,每天忙到半夜,还跟人换了上百个工,才于春节前修成了百条茶带组成的优质茶园。
  因了每年春秋两季的渣子粪上得厚实,每条茶带的积雨沟作用明显,加之父亲总比别人多锄一头草、多疏一次枝,这片茶园的泥土肥沃、蓬松,茶树的根深、干粗、枝壮,那叶子既发芽早、水分足,又长得厚实,看起来绿茵茵、油光光、肉乎乎、水灵灵的,人见人爱。因而,人们对“李家清明茶”,有着浓厚的兴趣。
  父亲进入头道茶带,看一眼叶芽尖尖儿上那晶莹剔透的小水珠,感叹一声“雨清明,好年景”,就伸出那把用高粱枝的细尖尖儿扎成的小刷子,轻轻拂去树上的雨星,让雨水落入树蔸,才开始采茶。
  父亲采茶,堪称掐尖。他只采每枝尖子上的那三四芽,别的一概不动。他的显著特点是:出手慢,落手轻;一手扶着茶枝,一手轻掐叶芽。他在掐芽时,只用拇指、中指的指甲,其余三根指头一伸一屈、一弓一翘地动弹着,似是在演绎“指舞”。
  清明雨飘了半个小时,就被一阵山风吹走了。到祖坟挂青的刘家表叔路过这里,看到我父亲专心致志采茶的细发样子,笑他在耍“兰花指”。父亲没笑,指着面前的茶枝说:“这么细嫩的芽尖子,嫩得叫人心疼!要是不掐细发些,伤了枝条,损了浆气,可会误了一季春茶呀!”
  在父亲的算盘里,这清明茶只是尝新茶,真正的春茶是清明节后半个月收的青茶。那茶叶汁饱、色浓、味道厚实,喝着上劲、止渴、解乏、提神!若是炒得火候适中,一壶能冲五六泡,才是地道茶客叫好的春茶!
  父亲这尝新的清明茶,分作三个等份,可叫三个名号:头等的,当叫“孝义茶”,送给家族长辈及外公,还有去年以来需要感恩的贵人,他把行孝和义气看得高于一切;中等的,宜叫“应市茶”,交给那些下了定金的茶客,或是应承了的茶友,但他每年满足的人不足一半,宁肯欠账来年还,也不滥竽充数;其余的,当叫“共享茶”,家里只留半斤,剩下的都送给了邻居,与新菜一道供大家尝鲜。
  父亲掐了多半竹篮芽叶,就从腰间解开塑料袋子,倒进去,敞开口,提到地头那排为茶园增添香气的香樟树前,挂在枝子上,以免这带有“清明露”的嫩茶细芽窝了,潮了,变味儿了。
  这时,对面山坡上传来了虎娃子那清脆、嘹亮的山歌:
  幺妹生得嫩花花,好像一颗清明茶;
  人人见了人人爱,好想伸手掐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