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犹如古老的河流,从远古流淌至今,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智慧。无论是悠扬婉转的民歌、热情奔放的传统舞蹈,还是精巧绝伦的手工艺、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节庆……每一项都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绚丽多姿的文化瑰宝。随着“非遗热”持续升温,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那些深耕于非遗领域的艺术家们。而唐卡正是在这片文化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其精湛技艺和深邃内涵令人叹为观止。在通往唐卡艺术巅峰的道路上,扎西翁加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唐卡的工艺传承跨越千年,依靠的是艺人们的韧性、耐心和定力。扎西自幼便在这样的精神熏陶下成长,他来自非遗传承世家,父亲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唐卡“噶玛噶孜画派”的代表性传承人。扎西从记事起就跟随父亲学习唐卡绘画,12岁时已能独立完成一幅作品。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他从基础画法学起,逐步掌握了上胶、打磨、开脸等复杂工序。每一个步骤,父亲都口传心授,扎西则用心模仿、亲手实践,不断记录整理技法,并反复尝试,逐渐精通了唐卡绘画中的构图关系,如光影明暗处理,以及矿物颜料的运用技巧。他还特别注重线条的工整与画面的变化,使每一幅作品都富有生命力。学成出师后,他在磨炼各种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遥接古今、贯通中西,探索形成了拥有个人风格的独特艺术表达方式。
在都市的喧嚣中,扎西默默守护着那些古老的工艺。他主导参与过许多知名的工程,有被认证为“世界最大转经筒”的越南 37 米转经筒、玛曲宁玛寺36 米大藏经转经筒以及世界上规模最大且工艺最精的香格里拉时轮坛城等。在每一个工程的背后,每一道细致的工序,无不凝聚了他的智慧与努力。特别是被认证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175幅馆藏手绘藏医药唐卡,这项作品中倾注了扎西的无限心血。在传承的过程中,扎西面临了诸多挑战,包括技术难题、资源限制和时间压力等,但他都一一克服,坚守着对非遗的热爱与传承。如今,这175 幅唐卡被收藏于云南迪庆香巴拉藏文化博物馆,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作为四川嘎玛博秀雪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扎西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公司专注于生产和销售各类非遗精品和民族文化精品,例如唐卡、雕塑等。目前,公司在成都、拉萨、云南香格里拉等设有生产和销售平台,特别是在成都民族工业园区投资兴建的生产基地,订单源源不断。在制作过程中,扎西尤其注重关键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确保每件作品都保持高水准的艺术质量和工艺价值。他强调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保护,同时鼓励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使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荣获“2024年度非遗传承领域品牌人物”大奖的扎西,近年来与多所大学及美术学院携手,手把手传授技艺,联合培养新一代复合型非遗人才。“唐卡的制作需要耐心和定力,人才培养亦然。接下来我最想干的事,就是抓紧时间,带动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唐卡的传承。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中国的非遗艺术闪耀在世界舞台。”谈起未来,扎西的眼中闪烁着坚定而充满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