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学术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活动现场 第一次到蔡家坡,依在秦岭的臂湾里,蔡家坡的杏花开得正盛,春风与春光和煦而明媚着,正如今天的画展“著手成春”。
“用艺术改变乡村”。这是我在村长之家看到的蔡家坡“治村”理念。蔡家坡的乡建在陕西、在全国都应该是一个典范。第一,它没有破坏自然的生态和自然村落的概念,而是进一步保护和利用。第二,它强化和挖掘了当地的风土民俗等文化,并使其焕发生机和新机。第三,它以乡村之外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艺术形态,与当地自然、文化协调融合而共生,从而产生新的乡土元素、乡土文化。所以,从自然山水与文化的独特性上讲,它在全球也应该是典范。
回到今天的“著手成春”展览的主题:围绕乡村在地的书画叙事。在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史中,中国人的精神故里是乡村,中国文化的创作原乡也主要在乡村,尤其是浪漫的超脱的自由的、最能慰藉灵魂的作品。陶渊明、王维、杜甫、孟浩然,以及荆浩、王维、倪云林、黄公望等等不计其数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们都是在村居生活中,体味乡土,体味自然,进而以文字以笔墨再造自然,涵咏世界。乡村,乡土,是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母题,是从一所房子、一个村庄生发的,涤荡于灵魂,触及于宇宙星汉的永恒的题材。
今天,“乡村”依然是中国文化最强的内核与“IP”。刚刚获得建筑设计界“诺贝尔”普利兹克奖的刘家琨,以及另一位获奖的中国人王澍,他们作品中最打动人的,我以为恰恰是他们对乡土的情感与迷恋,把砖瓦竹木等乡土的建筑元素与村居生活、村居文化的概念融合转化而成的现代建筑艺术。
从王澍、刘家琨两位建筑师想到邢庆仁老师。邢老师说过:“我的作品是从泥土中长出来的”。邢老师有着独特的深沉的乡土体验和乡土情感,从乡土出发,他以独特的思考和表现语言,表现乡土之中,以及乡土之外的深沉与烂漫。在传统与现代、梦幻与现实中,呈现他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邢老师是以画作诗的人,他的诗心与诗意造就了中国当代画家中一种最乡土又最“新潮”、最深沉又最抒情、最朴厚又最浪漫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式。我以为,邢老师的艺术与贾平凹的文学,王澍、刘家琨的建筑,在精神的追求上异曲同工,最乡土,也最中国、最世界。
蔺雨先生的职业生涯一文一武,大概也因此而塑造了他个性和艺术中的一张一弛。崇文尚武、文武兼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完人”的才能的最高标准和要求。高适、岑参、王昌龄、辛弃疾等等杰出的将军诗人不胜枚举。而颜真卿、王羲之等更是以书法千古而掩其将军之名。这也印证了视野格局、气魄胆识、修养阅历是决定艺术高度的根脉。蔺雨先生内心又更具文人情怀,在文武兼备中又诗书兼修,从而他的作品中既有纵马挥戈、铁板铜琶、“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不羁与挥斥方遒,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闭门万事不相关,饱受人间一味闲”的文思幽情与闲适清欢。他笔端的放达与精微、雄强与柔美,是作品之后积淀的性情、阅历、学识与笔墨修为。
刘星先生也是一个修为全面的艺术家,他诗书画印兼修,更是不限题材、不限类别,山水、花鸟、人物,真草隶篆皆能。在每一种艺术形式中都能持续研究,厚积深挖,广习博览,交相辉映又互相滋养。在长期的临摹、写生、创作中转化成自家模样。文人气、士夫气兼具,笔墨朴厚亦朴拙朴辣,在温厚与温润中又透着霸悍与雄强。
党建龙先生偏居一隅,他的作品也恰恰如隐者所为。在北派笔墨阵营尤其是长安画派的强悍荣光下,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笔墨情趣与画面意趣。艺术贵在多元,他作品的气度与气息在这片土壤里的另类就更为可贵。墨色恬淡如闲云细雨润纸,笔线散淡如微风清溪舒缓,寻常景致在他笔下如诗幽远,如歌轻扬。眼中景化作心中景,能嗅到乡土之香,又能悠远至一句唐诗、一阕宋词。笔墨的雄强与尺幅的雄阔只是力量的一种,如同水,温和也是柔韧绵长的力量。还有文心与诗思,更是真气弥漫的内力。党建龙的笔下,含蓄着的元气与真力在静流。
钱锺书在《谈中国诗》中说:“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不论是蔡家坡,“著手成春”画展,还是所有的人,我们创造艺术、欣赏艺术,其实都是为了治愈灵魂的思家病,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乡土、一个村庄。
(作者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艺委会委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美术书法评论专委会委员)
著手成春 —— 书画家的乡村叙事 参展艺术家:邢庆仁 蔺雨 刘星 党建龙
学术总监:武小川
艺术总监:王薇
策展人:金冈 崔凯敏
主办:关中艺术合作社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
西安市鄠邑区文化旅游和体育局
Local本地
承办:中国户县农民画馆终南分馆蔡家坡村长之家
学术支持: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美术书法评论专委会
展览时间:2025年3月22日—6月22日
展览地址: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中国户县农民画馆终南分馆
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艺术村长之家展厅